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 年份:2004
传统研究一直把转喻视为词语之间的相互借代,它被当作一种文学和修辞的工具。从它的释义可见一斑,“转喻又称为借代,它是指借用与本体有着现实的实际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本体......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2002
本文通过对会话含意和关联理论的分析 ,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渗透于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的理解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 ,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 ,...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05
理想化认知模型在转喻的理解和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转喻的运作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由一概念实体向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从类属程度和认知域的本体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2008
转喻和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它们分别以邻近性和相似性为基础。语篇最为基本的要素是连贯,连贯更多地表现在读者有意识的认知建构中。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人类语篇构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 年份:2003
转喻与隐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 ,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出发 ,本文认为 ,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 ,概...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3
语用标记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话人可以运用语用标记组织语篇、唤起受话人的注意、表明发话人的态度、维持话语连贯。本文从功能的角度把语用标记分为语篇标记、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2005
祈使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的原型意义是说话者指使听话人去做或不做某事。传统语法不足以说明祈使句的语义生成问题。本文从构式语法出发 ,探讨了祈使句构式义和词汇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5
传统修辞学把转喻关系看成是真实世界的“邻近”关系,而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则把它看成是概念层面上的邻近关系。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框架下一实体(源域)为另一实体(目标域)提...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中国外语 年份:2006
语言与认知密不可分。对语言的意义变迁,传统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采取不同的研究路向,依据的哲学基础分别是客观主义和经验现实主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语义变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话语隐藏意识,这是批评话语分析的共识。从词汇、句法、语篇多个层次的视点选择出发,运用叙事视角理论,结合具体的语料,分析了话语中性别意识的生成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2017
作为叙事的语篇,其生成和理解离不开线索。线索是发话者建构语篇、保证连贯的必要手段,也是受话者理解语篇的重要途径。借助线索,受话者可以按图索骥地顺利寻找到叙事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在认知语言学界,隐喻一直被视为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而作为修辞手段渐次为人们所遗忘。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讨论了隐喻与语言意识的交织问题,借助对政治语篇中所包含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2003
话语标记是发话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意图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 ,它能提示语境、连接话语、引导受话者朝话语的真实意图方向对话语进行理解 ,寻找关联。在话语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
[学位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 年份:2009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排污费征收范围还不是很广。在主体方面,对于自然人还没有纳入排污收费之范围;在排污费收费事项方面,目前只有对大气、海洋、水体、固体废物、噪声这五...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4
Sanford & Garrod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会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心理模型,激活用于理解话语的脚本,话语能否被理解取决于脚本是否适合于当前话语.本文在分析了脚本理论后认为,脚...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化中 ,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模糊语言无法从语义的角度得到全面的解释 ,语言的模糊实际上是语言的语用变异 ,语境是理解模糊语言的重要因素 ,它对模...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独立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说话者往往出于某种语用目的,有意把话语的真实意图省略,听话者可以根据独立句的句法特点,建构起一个可能的心理空间,该空间与真实心理空间...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正确译出词的语用意义,要求译者对英汉文化的差异有较多的了解,并根据语境把握译词的分寸。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2004
与隐喻一样 ,转喻是日常交际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 ,同时它也是一种认知方式。 Thornburg & 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言语行为的脚本模式 ,为转喻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勇忠,,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09
话语意义的建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语义激活是受话人能动参与话语建构的极其重要的标志,有了激活,语言才经济,有了激活,语言才具张力,才拥有了生机盎然的生命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