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前裕, 来源:“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技术2014年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期刊论文] 作者:郑卓, 李前裕,,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1992
根据韩江三角洲多个钻孔的系统孢粉分析,对近5万年来的植被历史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且在孢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其它生物或非生物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
[会议论文] 作者:郑洪波,李前裕, 来源:第二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 年份:2005
六百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今天,当全国上下纪念这一壮举,并为先人的这一历史创举感到自豪的同时,却不得不承认,中国虽然是一个海洋大国,却仍然不是一个海洋强国。本文提出: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是海南强省之路,海洋开发主要依赖以人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前裕,蒋少涌,,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6
墨西哥湾深水区发育有典型的浊流沉积,长期以来就以独特的被动边缘浊积类型闻名于世。由密西西比河带来的大量碎屑物在河口外形成巨厚泥砂层,快速沉积造成上陆坡特别不稳定,所以......
[会议论文] 作者:俞天回,李前裕, 来源:第三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会议论文] 作者:陈井双,李前裕, 来源:第三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会议论文] 作者:陈井双,李前裕, 来源:“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陈井双,李前裕, 来源: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ESS2016) 年份:2016
研究材料来自IODP349航次U1433站,位于西南次海盆残留扩张脊,水深4390m.岩芯上部0~300m主要由泥质、砂质及钙质软泥层组成,具明显的深海浊流沉积特征.结合古生物、古地磁和颜色反射率的年龄框架指示,本段岩芯包含氧1-85同位素期,相当于0-2230 ka.......
[期刊论文] 作者:马文涛,田军,李前裕,,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2011
全球大洋深海有孔虫碳同位素(δ13C)记录中广泛发现40万年周期,这一周期可能与偏心率长周期的轨道驱动有关.1.6 Ma以来,δ13C的这一长周期拉长到50万年,且重值期不再与偏心率...
[期刊论文] 作者:马文涛,田军,李前裕,,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9
赤道太平洋气候在晚上新世进入一个重大转型期.具体表现为全球海表温度(SST)开始变冷,东西太平洋SST梯度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大.不仅如此,这一变化几乎与北半球高纬冰盖扩张同步...
[期刊论文] 作者:李琪,李前裕,王汝建,,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12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的研究,从ODP184航次以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古海洋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试图对国内外文献作一综述,介绍近20万年以来高分辨率的南海古海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前裕,田军,汪品先,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2005
介绍了偏心率周期在地层和古气候研究方面的新发展.现有地球轨道模式对250 Ma以来的轨道运算误差能控制在0.2%之内,使基于偏心率周期来划分地层年代成为可能.新的国际标准地...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前裕,郑范,刘传联,,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7
介绍渐新世/中新世分界面(即古近纪/新近纪分界面)附近的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事件及其新年龄。2004年国际地层年代表确定该分界面位于第58长偏心率周期弱振幅处,古地磁...
[期刊论文] 作者:郑范,李前裕,陈木宏,,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2006
南海北部ODP1144站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的浮游有孔虫在千年尺度上以高频率变化为主要特征.冰期旋回主要周期在0.9Ma由41ka转变为100ka,浮游有孔虫组合也随冰期旋回出现大量的冷...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前裕,Lucas Lourens,汪品先,,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2007
介绍新近纪海相生物地层研究的新进展。2004年新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以405ka偏心率长周期为基础来划分新近纪的主要地层界线,标志着轨道地层学时代的到来。新生代包括E1-E162...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前裕,Lucas LOURENS,汪品先,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2004
介绍新近纪海相生物地层研究的新进展.2004年新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以405ka偏心率长周期为基础来划分新近纪的主要地层界线,标志着轨道地层学时代的到来.新生代包括E1-E162偏...
[会议论文] 作者:汪品先,田军,李前裕, 来源: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钟广法,李前裕,陈强,马在田,,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南海1148站是大洋钻探计划(ODP)184航次惟一钻揭渐新统的站位,但该段地层取芯收获率低,影响了根据岩芯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对地层性质的了解.利用1148A孔连续测井曲线,反演矿...
[期刊论文] 作者:钟广法,李前裕,郝沪军,王嘹亮,,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7
深水沉积物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成因和结构特征,可以将深水沉积物波划分为细粒底流、细粒浊流、粗粒底流和粗粒浊流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波具有不同的形态、物......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前裕,钟广法,耿建华,邵磊,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地球系统科学针对不同的地质、构造、生物和气候现象开展综合研究,分析其内在机理的联系.结合当前国际地学前缘的发展态势,认为应力场和浊流沉积的综合研究将在揭示灾难性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