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北方法学 年份:2014
《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增设了危险驾驶罪,但是该罪的行为类型欠缺多样性,醉驾行为没有情节的限制,双重既遂标准同时存在,从而导致了该罪的预期功能与现实效果之间的扭曲。...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的犯罪,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受贿罪有本质区别,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影响力交易罪存在处罚范围上的差异。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法学家 年份:2016
我国刑法学界在如何完善过失论的问题上,存在激烈争论。尽管客观归责论对过失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其自身在方法论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客观归责论与传统过失论在方法论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我国《刑法》第395条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关于该罪证明责任的性质和分配问题在刑事诉讼法理论上存在较大争议。本罪确是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但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环境犯罪被害人维权运动是环境刑法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它必须符合正当化事由的一般原理,包括正当防卫、自救行为和劳动争议三种类型。作为正当防卫维权运动的合法根据在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从犯的未完成形态涉及从犯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日本刑法理论和判例有关从犯的未完成形态的见解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即在不同的行为阶段,成立从犯有着不同的条件。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5
传统法人犯罪理论已经无力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害犯罪,我国需要构建新的单位犯罪处罚原理。复合模式论中的"统合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模式论和组织模式论的优势,值得借鉴。...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2011
结合犯与结果加重犯同属于加重犯罪类型,其加重根据即刑事责任根据可从犯罪构成的主客观方面予以揭示,包括原罪行为、新罪行为、行为对象、行为顺序、因果关系和结合犯故意等问......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4
在日本,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依托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在环境犯罪刑事政策和环境刑法机能化的指引下独自发展。在整体思维模式和刑法规范主义的话语体系中,污染环...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刑罚目的与量刑基准关系密切,量刑时必须考虑预防犯罪的目的。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在目的刑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试图从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发扬公众的守法精神、强化一般人的法......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我国第395条第1款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属于立法不经济的情况.尽管刑法学界有很多学者从各方面讨论了本罪的缺陷并对之如何修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大多集中在罪名...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12
在日本刑法理论中,关于因果关系的学说主要有"条件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之争。在判断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时,应当借鉴"折衷说",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经过是否存在条件关系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东方法学 年份:2016
晚近德、日刑法理论经历了从绝对的报应刑论到相对的报应刑论直至新报应刑论的变化,三种报应刑理论倡导的量刑基准各有利弊。这对我国的刑罚目的论、量刑基准论和量刑规范化...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比较法研究 年份:2015
"幅的理论"和"点的理论"是大陆法系刑法学界关于量刑基准的基本理论,二者之间并非不可调和,相反,它们在理论根据、前提、构造和任务四方面具有相同之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16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一直把社会危害性作为量刑的主要根据,但是,由于其存在定义含混、结构不清、评价笼统等缺陷,所以,量刑论应当以"量刑责任"取代"社会危害性"作为首要基准。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7
德国刑法学中的客观归责论并非完美的理论,在规范论、本体论和体系论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在维持现行犯罪论体系的前提下,中国刑法学不应全面借鉴客观归责论。提倡客观归责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时代法学 年份:2015
某种危害环境行为构成犯罪后,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即为环境犯罪的刑事责任。环境犯罪的刑事责任是环境犯罪的法律后果,也是对环境犯罪适用刑罚或非刑罚处理方法的前提。...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我国刑法解释论目前还有若干争议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应当紧紧围绕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刑事政策可以为司法实践导入价值理念和规范标准,填补法律漏洞和明确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法学家 年份:2018
尽管疫学因果关系论与间接反证法曾是解决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难题的两种主要理论,但存在方法论缺陷。在理论界主张引入客观归责论予以弥补缺陷的同时,实务界也运用此种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冠煜,,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结果加重犯理论经历了从结果责任到意思责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根据现代刑法理念的要求和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实践,行为人对基本犯罪的罪过应当限于故意,而对加重结果的罪过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