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1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 年份:2004
徐大椿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诞生的中医大家,不仅勤于临床,医术高明,也不停于笔耕,所著甚丰。其《伤寒论类方》以方立论,不类经而类方,是清代伤寒类方派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四卷...
[会议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宋金元时期的药用衡制单位是斤、两、分、钱、字,其中"钱"、"字"是宋金时期广泛运用的衡制单位.其换算关系,既继承了汉唐时期的四进制,又产生了十进制,是明清十进制衡量的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1
1972年,文物工作者在甘肃省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了一批汉人抄写的医简,出土的简帛书和同期传世古籍相比,在用字上的最大特点是通假字、俗字和讹字多.研究并说明这种现象,对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年份:2017
不少人对《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都耳熟能详,故事的高潮部分更是引人注目:范进看了他中举的报帖之后的欣喜若狂,于是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8
通过长期的研究,笔者认为,宋、金、元时期医家所使用的衡制,既不是汉唐时期医家使用的斤、两、分、铢制,也不是明清时期医家使用的斤、两、钱、分、厘制。而是斤、两、分、钱...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7
[目的]探究三焦的得名、功能及与营卫气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黄帝内经太素》为研究材料,从三焦的位置、功能,以及三焦发挥功能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年份:2017
老子曰: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此其皆可得而知也。……人自离母腹,三元真气,日可生发,后为情欲所蔽,不知保养,斫丧者多,于是古圣传授救人修补之法,呼吸吐...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6
谷入于胃产生二象:精专者血入脉内,走五脏,功能是不停地营养五脏六腑周身,故曰营气。营气是血的功能、血的象,产生营养功能的本体是血。营气、卫气之"气"是词缀,没有具体的意...
[会议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 年份:2006
本文选取《千金要方》除面方以外的外治膏方四十个,分析它们治疗的病症;药物析出的方法;使用的赋型剂,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部位。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今本《小儿药证直诀》方中剂量多有讹误和不堪使用的地方,其原因有二:一是后世医家误认为宋元时期医家也使用斤、两、钱、分制,对于他们不理解的地方予以改正而造成错误。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2
《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艹坐),微动四极。”该句的解释历来分歧较大,我们从古字古音的角度对它加以解释,就教于治《内经》的方家。 先谈一下“平治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教育 年份:2004
医古文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教材大量选讲优秀古代散文及古代医家传记,挖掘蕴含于其中的素材,运用慕课的形式,借助网络教学这一新型传播手段,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医古文教...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17
《黄帝内经》文辞古奥简洁,行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承是《黄帝内经》中常见的手法。分承的特点是几个并行的分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承接上面的分句,构成几套平行...
[会议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 年份:2004
"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非常多,堆放在屋子里,高达栋梁,用车子搬运,累牛汗出。在资讯爆炸,时间是金钱与生命的今天,怎样从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找到自己想读且值得读的书,是个...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07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撰。《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6
[目的]探究中医经典中"气"概念的基本意义以及以"气"为词尾构词的用法。[方法]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古代文献中解释"气"的文献材料;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分析"气"的词性和在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6
《本事方续集》十集,旧题宋许叔微著,今人裘吉生将其收入《三三医书》。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对该书也有记载。本文通过梳理许叔微同年代及其以后书目文献学家的记载,指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2
本文着重讨论膏药的最早得名及其以前的演变状况,并附释一个最早的膏药方.在中药五大剂型中,膏药外敷法和冶末吞服法的起源都相当早,比到汉代才完全成熟的煎煮取汁法要早得多...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8
本文主要分析汉唐膏方文献的剂型特点及治疗范围。膏、丹、丸、散、汤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剂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各种剂型也在不断分蘖。就膏剂来讲,早期的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具双,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2
《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艹坐),微动四极。”该句的解释历来分歧较大,我们从古字古音的角度对它加以解释,就教于治《内经》的方家。 先谈一下“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