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 来源:南钢科技 年份:2002
文章较系统介绍了在φ650轧机上生产φ80、φ85圆钢的生产工艺设计和生产经验,为φ650轧机的圆钢生产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 来源:南钢科技与管理 年份:2005
介绍了中型厂棒材生产工艺优化前后的生产对比情况,分析棒材生产工艺优化对产品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及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 来源:南钢科技与管理 年份:2006
通过对中型轧钢厂螺纹钢负公差生产工艺的优化及生产过程的控制,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螺纹钢;螺纹钢的负公差率得到提高。...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 来源:南钢科技 年份:1997
1前言我厂650开坯2~#加热炉改造前为端进端出三段式连续加热炉。加热炉有效长度为31.476m,炉内宽为3.596m,以重油为燃料,加热钢种为普碳和低合金钢,生产能力为65t/h。自1986...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 来源:南钢科技 年份:1995
1 概述我厂是一个中型开坯分厂。随着总厂各单位生产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走坯材结合的道路。这样既能开坯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又能开发部分型材。我分厂原按开坯设计...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 来源:江苏冶金 年份:2006
介绍了在Φ650 mm开坯轧机上生产圆钢的生产工艺设计和生产经验,为Φ650 mm开坯轧机轧制棒材的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全国平,李佑河,夏阳辉, 来源:江苏冶金 年份:1998
1 前言 目前我国钢铁联合企业中仍有相当一部分轧钢加热炉使用自产焦油(如筑路油)作为燃料,基本上只能使用燃重油烧嘴(如全热风油压自动比例调节烧嘴)替用。近年来市场上出...
[期刊论文] 作者:王萍,王一谦,李佑河,黄贞益,, 来源:热加工工艺 年份:2012
通过黑匣子装置测试退火炉中准150mm AISI4145H钢棒料退火的温度分布规律,研究在实验室模拟AISI4145H钢在650~740℃,在不同装炉位置试样的升温和冷却速度变化规律。还研究了退...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一谦,黄贞益,李佑河,章小峰,, 来源:热处理 年份:2012
对GCr15轴承钢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球化退火,测定了所获得的组织和硬度,以探索能取代传统球化退火工艺的新工艺。结果表明,GCr15钢经760℃保温2h后炉冷至500℃空冷,其球状......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郝震宇,张龙,王萍,谢玲玲,,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南钢棒材厂大规格棒材热轧生产线粗轧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轧件粗轧后断面形状尺寸、温度、等效塑性应力应变和宽展情况,探讨轧件表面缺陷产生的...
[期刊论文] 作者:范金城,李倩,王萍,李佑河,黄贞益, 来源:热加工工艺 年份:2013
针对AISI4145H钢硬度高、不利于切削加工并且退火周期长等问题,本文通过对AISI4145H钢的物理实验,研究退火工艺对AISI4145H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件在740℃保...
[期刊论文] 作者:范金城,王一谦,李佑河,黄贞益,陈富强,, 来源:热加工工艺 年份:2012
通过退火工艺实验,优化了T91钢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试样正火后得到板条马氏体组织,经过不同工艺热处理后,试样高温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强化作用减小,硬度降低...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唐鑫,张龙,郝震宇,黄贞益,, 来源:热加工工艺 年份:2015
借助MMS-2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SAE4137合金钢进行热模拟变形试验,研究了该钢种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抗力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了SAE4137合金钢的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并利用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河,郝震宇,张龙,黄贞益,曹燕,章晓峰,, 来源:钢铁 年份:2014
采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速率为0.1~10 s-1、变形温度为900~1 150℃以及最大变形量为70%的变形条件下对SAE4137钢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基于动态材料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曹燕,郝震宇,张龙,李佑河,章小峰,黄贞益,, 来源:钢铁研究学报 年份:2014
以南钢大棒材粗轧生产线为研究背景,以能耗最小和变形均匀为目标,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其粗轧工艺进行优化,并设计了相应的粗轧孔型系统。利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粗轧工...
[期刊论文] 作者:吴旭春,李佑河,黄贞益,范金城,李长宏,陈敏侠,, 来源:冶金设备 年份:2010
利用ANSYS有限元法对南京钢铁公司中型厂850轧机机架的变形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出现在压下螺母孔圆角处,并用实测值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得到轧机的力学性...
[期刊论文] 作者:范金城,吴旭春,李佑河,黄贞益,陈敏侠,李长宏,,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0
采用在轧机传动轴上布置电阻应变片的方式测量主传动轴扭矩的微应变信号,对信号进行计算机记录采样,获得工作时的扭矩变化。通过轧机工作状态下扭矩和波动量的大小来分析轧机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