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4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伯玉,, 来源:重庆大学 年份:2003
组蛋白通常以复合物形式参与遗传信息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是重要癌变靶标,通常以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两形式存在。组蛋白乙酰化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引发并与转录激活有关;相反组......
[学位论文] 作者:李伯玉,,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年份:2020
犬血钙浓度正常参考值为2.252.75 mmol/L,血钙浓度高于2.75 mmol/L则被认为发生了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是小动物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之一,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都可引起高钙血症,而血钙水平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十分显著,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因......
[期刊论文] 作者:胡力玫, 李伯玉, 李志良,,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2003
1绿色化学--时代的召唤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资源消费的不断膨胀,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地球的负荷越来越重.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类...
[期刊论文] 作者:陶永久,李伯玉,王艳,罗艳玲,, 来源:吉林交通科技 年份:1998
本文通过对盐渍土地区进行土质分析,针对盐渍土地区公路绿化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盐渍土地区公路绿化的技术措施,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会议论文] 作者:李伯玉,刘振德,兰玉坤,李志良, 来源:第四届西南、中南地区分析化学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2
设计并实现的一种治疗效果良好的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2-{4-[2-(吩噻嗪-10-基)]乙氧基}苄基丙二酸二甲酯的合成,采用了相转移催化等很多改进的方法,仅通过四步反应,就得到了目...
[期刊论文] 作者:张梦军, 金建锋, 李伯玉, 李志良,, 来源:中成药 年份:2002
目的 :寻找微波辅助提取甘草黄酮的最佳条件 ,并对微波辅助提取法和水提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和水提法提取甘草黄酮 ,并用 4因素、1 6水平的均匀设计考...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良, 张梦军, 李伯玉, 廖春阳,,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叙述了我校分子结构解析课程教改及实践体会 ,取得了初步成效 ....
[期刊论文] 作者:廖春阳, 李伯玉, 张梦军, 李志良,,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3
阐述了一种新药创制及绿色化学的高效方法与技术--组合化学的起源、现状、建库及活性物鉴别表征,固相与液相组合合成,介绍了各种分析手段在大规模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群集筛选中...
[会议论文] 作者:康继军,曹晨忠,李伯玉,李志良, 来源:2001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01
本文主要考察分子极化效应对二氢吡啶衍生物阻滞活性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活性进行估算....
[期刊论文] 作者:刘振德,马保顺,吴仲闻,李伯玉,李志良, 来源:精细化工 年份:2004
2-{4-[2-(吩口恶嗪-10-基)乙氧基]苄基}-丙二酸二甲酯是一种对Ⅱ型糖尿病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活性较市场上药效最好的罗格列酮高,且具有PPARα、PPARγ双活性.文献报道的合成...
[期刊论文] 作者:谢爱华, 廖晨钟, 李伯玉, 山松, 邓沱, 李志斌, 宁志,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2005
基因表达的精确控制是细胞增殖分化和器官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基因转录和激活程序依赖于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
[期刊论文] 作者:谢爱华, 廖晨钟, 李伯玉, 山松, 邓沱, 李志斌, 宁志,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2004
基因表达的精确控制是细胞增殖分化和器官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基因转录和激活程序依赖于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期刊论文] 作者:谢爱华, 李伯玉, 廖晨钟, 李志斌, 鲁先平, 石乐明,,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04
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对接过程研究,发现了MS-275--一种苯甲酰胺类的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抑制剂与酶的可能的全新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与已经阐明的组蛋白去乙酰酶类似蛋白(HDL...
[期刊论文] 作者:谢爱华,李伯玉,廖晨钟,李志斌,鲁先平,石乐明,周家驹,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04
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对接过程研究,发现了MS-275——一种苯甲酰胺类的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抑制剂与酶的可能的全新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与已经阐明的组蛋白去乙酰酶类似蛋白(...
[期刊论文] 作者:谢爱华,李伯玉,廖晨钟,李志斌,鲁先平,石乐明,周家驹,,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04
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对接过程研究,发现了MS-275--一种苯甲酰胺类的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抑制剂与酶的可能的全新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与已经阐明的组蛋白去乙酰酶类似蛋白(HDL...
[期刊论文] 作者:周丽平,夏之宁,李伯玉,刘树深,李洪,何梅,李志良, 来源:色谱 年份:2001
从分子图论拓扑学角度出发,提出用六元素组成的分子距边矢量VMDE表达上百个多环芳烃化学结构,对100种多环芳烃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值进行定量相关性研究,发现存在良好的线性相......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伯玉,刘振德,马保顺,吴仲闻,鲁先平,石乐明,李志良, 来源:化学试剂 年份:2003
以3-羟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1,1'-碳酰二咪唑(CDI)法合成中间体4-[N-(吡啶-3-甲氧基碳酰)氨甲基]苯甲酸,然后与氯甲酸乙酯及三乙胺反应,制得活性中间体,该活性中间体...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伯玉,吴仲闻,马保顺,刘振德,石乐明,鲁先平,李志良, 来源:精细化工 年份:2003
以3-羟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碳酰二咪唑(CDI)法在0~10 ℃下搅拌反应, 合成中间体4-[N-(吡啶-3-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酸(Ⅰ),收率为83.9%;然后与氯甲酸乙酯及三乙胺在0~10 ℃...
[期刊论文] 作者:谢爱华,廖晨钟,李伯玉,山松,邓沱,李志斌,宁志强,胡伟明,石乐,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200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