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对于晏殊《珠玉词》的评价,历来是肯定其艺术性而否定其思想性,即斥之为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而就其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中国诗歌流变,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的过程,显示了诗词发展的独特规律-音乐化运动,俗化运动.因而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流变方向则应该是当今的歌词,而不是"五四”以来的新诗,并且...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红颜祸水"论由来已久,但世人时而论及汉成帝与赵飞燕事,鲜及商周。《尚书》载牧野之战武王誓师有"牝鸡司晨"语,或为其源。代文化女性参政本为常事,然周人借助神秘歌谣以揭示商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现代新诗已经变质。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应该具备其独有的语言模式,具备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诗之为歌,既要字正腔圆,又要通俗晓畅;既要抒情言志,又要凝练警拔;既要含蓄隽永,又......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自“永明”以降,历代谈诗都必论声律,于是渐渐有了“音乐美”一说,又不知何时撰文也奢谈起音乐美来,及至乐府、律绝、曲子词等渐次不入乐,这个“音乐美”的内涵就在不知不觉...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以诗闻名,以词行世,但历来褒贬俱存,或肯定其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艺术造诣,或否定其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就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一代国学宗师王国维以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传奇之人生彪炳青史。然而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言,王国维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诗学智慧建构了诗学境界论,建构了"古今之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自《史记》述吕不韦之佚事始,自《汉书》之“杂家说”起,后世对吕氏及吕著之评多欠公允。其一,以吕不韦佚事而“因人废言”;其二,“九流十家说”归类疏阔,湮灭了百家言人人殊...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以诗闻名,以词行世.但历来褒贬俱存,或肯定其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艺术造诣.或否定其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就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科技资讯 年份:2009
普通话等级应充分具有客观性,但其过程又往往,主观性很强。在评分中影响客观化的因素一般不是测试员水平的,而是心理的、道德素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古典诗歌无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抑或是《大学语文》的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个"隔"字,因此打通古今之"隔",提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则势在必行。......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7
一部中国诗史,被以朝断代并冠以诗词曲等不同的别名,同时又加以正变、雅俗的辨正,于是诗歌每有新交必先遭冷落,而一旦为文人所受容则又落窠臼。其中有对声律的误解和无限夸大,有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自先秦诸子以降,柳宗元寓言奇峰兀立。其意象之摄取由"人类社会"而之"动物世界";其叙述方式由"言语描写"而之"心里刻画",依章士钊所论当属"稗官之言";其抒情方式也由"嬉笑怒...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自沈约说陶渊明有"无弦琴",并时常"抚弄以寄其意"以来,不断被后人寻章摘句、过甚其词乃至玄化,同时也把它与陶渊明的人品和诗品结合得天衣无缝,于是都不自觉地否定了陶渊明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诗》之后,汉魏乐府多为歌谣,乐府之后诗歌逐渐走向了格律化、案头化,至唐宋词随燕乐兴而兴,至南宋又随燕乐衰而衰,此后文人填词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我国古典诗词衰颓之后,至“......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的学术之路颇耐人寻味。他走的是一条由古而今、由雅入俗的沿波讨源之路,这也是一条仿佛司空见惯而又为人们熟视无睹的治学之路——由古典诗词到古典诗学,再......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所谓俗文学,一是民间文学,二是文人拟作。于是若讨论民歌,还须观照“拟民歌”,尤其是具有民歌视阈的理论,它们虽如散金碎玉、吉光片羽,却也实在是价值不菲。自文学“自觉”之后,雅化......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自“务头”论出现以后,元代人不想论及,明代人又语焉不详,至清代由于唱法的失传、资料的不足终至难于索解,于是古今学者见仁见智。如果各家之说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综合治理就更有......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珠海职业教育 年份:2016
当代格律体诗词创作大体可分为两派,一是学院派,一是社会派。学院派多为高校教师,其基于职业之捷径,直沐唐宋遗风,讲究诗歌的韵味境界,讲究学理;社会派创作主体多为公务员,其风格偏于......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万堡,,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人性善恶聚讼百代,而治统向来漠视性恶并高扬真善美。“真”即其自然本真,“善”即人为之伪,“美”亦自然亦人为。若论元初,自然为本,伪乃踵事增华,即“绘事后素”。人性之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