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5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2012
2009年以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一些血压/高血压的遗传易感位点。在此基础上识别致病基因变异、阐明它们在血压调节或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GWAS后研究更为艰...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 年份:2015
清晨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清晨血压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治疗目标。2014年《清晨血压临床管理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规范了清晨血压评估方法和管理模式[1]。本文旨在讨...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200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识别和克隆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将从根本上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本质,并将对该病的临床分型、预后...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 年份:2017
我国高血压防治形势仍然严峻,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调查,2012年我国年龄>18岁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5%、41.1%和13.8%~([1])。加...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高血压杂志 年份:2004
1992年Jeunemaitre等报道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开创了高血压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的先河.此后这项研究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关报道多达数千篇....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 年份:2007
氯沙坦干预高血压患者生存(LIFE)研究显示,以氯沙坦为基础的治疗与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相比,在降压幅度相似的情况下,氯沙坦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内科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9
世界高血压联盟(WHL)将“盐和高血压:两个无声的杀手”(Salt and high blood pressure:two silent killers)定为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这也是今年我国高血压日(10月8日)的主题。...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2011
1高血压诊断的确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版(以下简称新指南)规定: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年份:2011
我国居民普遍存在高盐摄入的饮食习惯,多中心国际钠、钾和血压研究显示,在其52个研究中心中,中国北方人群的24小时尿钠水平(反映钠摄人量的最可靠指标)高居首位。“2002年中国居民......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当代医学 年份:2001
大规模高血压临床试验,对高血压病治疗产生重大影响;血管生物学研究进展为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提出新思路;高血压一级预防成功地降低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这几方...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2008
诊所血压测量存在白大衣效应和测压偏差等问题,诊所外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测量)新技术的问世开创了血压测量的新时代。诊所外测压不仅避免了诊所血压测量的缺......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2000
一些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已证实,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阻断其病变进展,甚至有消退斑块作用。但AS斑块...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2005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疾病,识别和克隆其易感基因,将从根本上阐明其遗传本质和发病机制,进而对该病的临床分型、预后判断、个体化治疗和易感患者的早期检出及预防产生重...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2004
20世纪90年代以前,普遍认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一自然现象,并将舒张压视为比收缩压更为重要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因此,这一时期的高血压指南和临床实践都将舒张压作...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2011
高血压诊断评估内容包括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所需信息来自患者的家族史、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2009
目前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和目标血压值都依据诊所血压。然而,诊所血压测量存在白大衣效应、观察者偏差和末尾数字偏差,测定舒张压的准确性较差等缺点。此外,诊所测压的次数有限,不......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现代康复 年份:1999
寻找与高血压以及血压调节有关的基因,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一些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继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基因已被识别。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系......
[期刊论文] 作者:朱鼎良, 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年份:2018
由于血压在一天中会有所波动,所以正确的量血压方法应当是每天测四次,而不能以一次测量的结果为准。  首先在早饭后休息5分钟,老年人在服药前进行测量,测量一次后休息1分钟再测量一次。入睡前再测两次。第一天测量时由于身体不适应可能影响测量结果,所以一周七天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