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39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2004
休克是大循环(macrocirculatory)和微循环(microcirculatory)二者急性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可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最后引起内环境紊乱和不可逆的组织损伤.近年来,国内外趋于一致的新认识是不再将休克按临床来源分为出血性、过敏性、感染性、心源性等,而是按发生原因......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年份:2007
感染性休克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内环境紊乱,组织损伤,最后可发生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为恢复和维...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年份:1994
内皮存在于全身构成了体内最庞大的器官系统,对凝血、内分泌、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都有影响和调节作用,并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最大的功能是对血循环的调节,通过调节血管反应......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年份:2000
间歇指令通气一直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通气支持方法,由于呼吸机与病人呼吸不同步,易发生气漏、肺出血、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以及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使用肌肉松驰剂或用较快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健康向导 年份:2011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患者命悬一线,稍纵即逝,因此必须争分夺秒,施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循环功能.与死神争夺生命。...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200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机体对病因刺激发生的炎症反应和继而发生的抗炎反应失衡的一种表现.若炎症反应失控,不断自动放大,最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许多生理、生化、代谢通路被激......
[会议论文] 作者:朱绿绮,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学术会议 年份:2010
@@急性肺损伤(ALI)及其严重阶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报道其病死率比成人低许多,约5%-30%,除了因为小儿的特点外,可能与临床研究滞后于成人有关。例如2007年初Medlinc搜索ALI/ARDS9607个临床研究中仅762个研究与小儿有关。因而对小......
[期刊论文] 作者:陈强,朱绿绮, 来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份:2000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儿童哮喘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水平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发作组、治疗组及缓解组哮喘患儿各30例和30例对照组,用......
[期刊论文] 作者:陈强,朱绿绮,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饶小平,朱绿绮,,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1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儿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9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入住PICU后1 h内(治疗前),6、12、244、8 h血乳酸水平的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饶小平,朱绿绮,, 来源:中外医疗 年份:2011
目的 研究乳酸、血小板浓度的动态变化在小儿脓毒症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64例脓毒血症病人第1、7天,转出或死亡前乳酸.血小板的变化,探讨乳酸、血小板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陈哟,朱绿绮, 来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观察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前后的最高呼气峰流速值(PEF)及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方法 对113例儿童哮喘病人,使用普米克气雾剂「(200 ̄800)μg/d」,3月 ̄1年。采用峰流速仪监测PEF,并用荧......
[期刊论文] 作者:林敏,朱绿绮,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马强, 来源:江西医药 年份:1997
发热、气促、肝肿大、偏瘫江西省儿童医院(330006)朱绿绮马强1病历摘要患儿,女,1岁9m,因气促、气憋5d,咳嗽、发热2d入院。咳嗽轻微,体温在38~39℃左右,而气促气憋明显。发病以来纳稍差,大小便正常,无盗汗,平......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章武强,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时新西兰大白兔全身和空肠氧摄取率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制备兔感染性休克模型.对照组(n=5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感染性休克组(n=10只),分别做右侧颈外静脉至右心房、股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分支插管、抽血行血气分析,观察两组......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邹大卫, 来源: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年份:2000
间歇指令通气一直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通气支持方法,由于呼吸机与病人呼吸不同步,易发生气漏、肺出血、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以及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使用肌肉松弛剂或用较...
[期刊论文] 作者:蔡义记,朱绿绮, 来源:小儿急救医学 年份:1997
对777例危重病儿实施新旧二种评分法进行评估,按旧法评估结果为危重病例397例,病死率为17.6%,按新法评估结果为危重及极危重病儿271例,病死率22.4%,旧法评估单衰者病死率7.3%,多衰者病死率48%,而新法在单衰病死......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绿绮,刘建梅, 来源:江西医药 年份:1996
报导大剂量人血丙种蛋白静脉滴注注射格林-巴利氏综合呼吸肌麻痹4例,剂量为400mg/kd.d疗程为5d,滴注后24h左右病情稳定,停止进展4~5d后肌力无开始恢复,病人迅速渡过呼衰危险期,进入恢复期,从而大大降低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