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9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2
报道一年一度的“两会”,不仅是首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也被许多海外新闻单位视为当时的一个新闻热点。在20天的时间里,国内(包括台港澳)和国外共有250多家新闻单位的上...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3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举世瞩目.报道好每年的“两会”,历来为新闻单位所重视,而今年则由于正值换届等原因,各新闻单位尤其是首都各新闻单位都全...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8
在“两会”新闻学的门槛上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副组长朱承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新闻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两会”新闻组于3月21日邀集首都一些新......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5
一年一度的“两会”不仅仅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新闻界尤其是首都新闻界新闻报道上的一场主要战役。两周的会议,为各新闻单位展现自己的风采提供了广阔...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新闻业务 年份:1957
最近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借着整風的机会向党發动了一系列的进攻。他們的“王牌”之一便是肃反問題,他們认为肃反运动的偏差是主要的、成績是次要的。罗隆基声言要成立一个什么...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党的生活(贵州)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新闻业务 年份:1985
一月二十一日,新华社播发记者范丽青写的通讯《比邻同胞,血胜于水——记姚雪垠和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段情谊》(见附稿),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烈的爱国圭义感情和对台湾同胞深厚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一年一度的全体会议,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首都各新闻单位竞相报道的一项重大活动,参加今年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7
这是党的十三大新闻发言人朱穆之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党的十三大刚刚结束,记者们就会上选出的中央三个委员会的情况,向朱穆之不断提问。从容不迫的朱穆之在回答...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8
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20多个日夜里,新华社参加报道的同志,努力贯彻新闻改革的精神,在报道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可以说,两会开放、民主、求实的政治...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新闻三昧 年份:2001
《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红椅子》,是一篇比较全面地介绍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出色对外报道。它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工作...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1
今年11月7日,新华通讯社成立届满60周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新华社走过了光荣的战斗道路。她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烈火中诞生,作为人民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艰苦奋斗...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88
新华社副总编辑朱承修同志的这篇来稿,本刊照登。新华社有关同志从香港报纸得悉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后,组织采访和进行采访,是抓得很紧、很认真的。但我们认为,像沈从文这样...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新闻三昧 年份:2001
“抓新闻”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一项工作。1921年中共一大作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就要求各地党组织“根据需要出版一种工会杂志、日报、周报、小册子和临时通讯”...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6
第二届韬奋奖已评出十位得奖者,另有三十一位同志获提名奖。连同第一届获奖者,我国新闻战线已有八十位同志,获得这一与“范长江奖”并列为中国新闻最高奖的荣誉。 韬奋奖是...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新闻天地 年份:2003
这里所议的文风,范围只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的文风,是全社会文风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探讨我们的文风,并不是坐而论道,而是有着现实意义。 (一) 所谓文风,既指个人写文...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9
台湾的头号当权派李登辉7月9日在同“德国之声”广播电台记者谈话时,公然将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即提出了所谓的“两国论”。李登辉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承修,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0
入朝    我是1949年6月到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工作的。1951年6月下旬,总社从各总分社抽调一批同志去支援志愿军总分社,并且指定华东总分社要调4名干部。那时,全国爱国主义热情高涨,能亲自去前方参加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是极大的光荣。华东总分社有不少同志......
[会议论文] 作者:朱承修,杨殿伦,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油品应用技术交流会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李峰,刘回年,喻权域,朱承修,张万象,王志耘,李石元,顾月忠,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5
今年八月十四日,新华社十二位编辑、记者联名给党中央写信,建议组织云南前线英雄报告团到全国巡回演讲。中央领导同志很快批复:“此件很好”。“组织先进人物到群众中去演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