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9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茅盾小说揭示出 :资本家是中国现代社会新生的生产力代表。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生产力意义的作家 ,学界对此迄无研究。这种新生的生产力意义也就是运用西方管理手段...
[学位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 年份:2003
本文由导论、艺术篇、形式篇、批评篇、资料篇、结论构成。 导论评述了百年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派诗学的意义;研究了现代派的构成,全面清理了现代派的全貌、刊物、作者......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读何其芳,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郁达夫,总觉得这两位作家都孤独得苦。整个社会象磐石压迫着两个孤单而又独立的灵魂,以至他们不约而同地向自我、甚至本我(潜意识)开掘,...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浊中出清,微笑有苦,凡中见奇,兀自高格,在颓废中秀出灵、在落俗中亮出美,清俊灵雅的气质在平凡琐谈中渐渐勾出轮廓,毫无时下某些文化散文的偶像貌,有的倒是絮絮稍嫌拖沓的叙...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正】 仅就时间而论,茅盾从事评论就三倍于其创作。对此,我们似乎有点象哥伦布。不应该只是热烈地惊喜感慨,更需要冷静地条分缕析。本文试图从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96
茅盾研究与我,是一种理论上的缘份.考研究生时兴趣在文论,由于俄语语种被各文论导师所不取,情急之中就填了个现代文学,刚学不久,鲁迅美学思想已出现学者论著,随之想搞郭沫若...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3
30年代现代派对西方和古代的纯诗理论作了系统深入的引入。曹葆华、梁宗岱、戴望舒介绍了西方纯诗之理论沿革、纯诗的基本内涵、纯诗理论内涵之区别等。诸多现代派诗人掀起了...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6
[会议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 年份:1988
【正】 中国当代文学有无现代主义,这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近年的评坛出现了一种文学概论式的论点:中国还没有到吃饱了没事干的程度,也无相应的哲学,从...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7
茅盾从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两个角度,提出寓理于情、理重于情的艺术美感心理论,其中理重于情成为他最有特色的理论主张。茅盾阐明了小说家与诗人美感心理结构的差异及其与艺术体裁选择的内在关系,廓清了小说与诗歌创作心理规律的不同特点,论述了侧重再现客体的现......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确如陈独秀、梁启超所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中西文化冲突,可分为“学术”(洋务等“技”)、“政治”(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等)、“伦理”(社会文化及其心理等)三个阶段的演...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如果我们对艺术美感作静态分析,即只从心理学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那么对艺术审美心理的研究,则是艺术美感心理论的主要内容。茅盾艺术美感心理论研究了感知、想象、情感、...
[会议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 年份:1988
如果我们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品来看待,就会进一步探讨:艺术创作怎样才能符合人类主体的美感心理?这就不能不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人类的美感心理结构及其衍变,就...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2
相对于其他现代散文大家而言,朱自清和丰子恺更属于中国传统做文中强调抒发主观感情的一派。可以这样认为:对浸渍于英语随笔日语小品的林语堂、周作人而言,朱、丰两位是...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新时期以前当代诗学的基本格局,即对五四以来主体诗学的清理与当代客体诗学的开启。诗人情感与表达方式的清理是核心,艾青与何其芳是......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茅盾的神话理论,最富于美学价值的有两个内容:对“想象”与“神”的研究。前者是神话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后者是神话审美掌握世界的手段。本文力图从这两个角度的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学体现的人文性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概念,具有遗传与变异的两重性,人文性的发展是在时间维度上对空间纬度的不断开放融合而成.文学人文性在近代社会产生了消费性融入的变异.文...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1
中国现代作家的历史贡献,与其借鉴中西文化的努力紧密相连。但每人的借鉴,却各有特点。作为作家和理论家的茅盾,其对中西文化的借鉴,呈现出一种复杂但又有序的态势。总的来讲,茅盾重社会——客体的理性精神,轻个体——主体的感性精神。从对中国文化的借鉴而言,......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6
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引入了西方意象派理论并对意象内涵作了较为准确的理解,徐迟、邵洵美论述了意象派反浪漫主义的诗学史意义,并论及了客观性意义;朱光潜对中国古代诗学的意象内......
[期刊论文] 作者:曹万生,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闻一多是现代汉语诗体形式最主要的建设者.他新诗形式的基本思想是打通中西诗学,在借鉴西方诗学与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律诗形式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为材料,进行多种格律形式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