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2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4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根据新时期群众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阐明了群众观点的新内涵 ;论证了“一致而百虑”的思维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作为展开于主体间以消除争议、谋求共识为目的的言语交往行为,辩论或论辩在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逻辑学的研究领域。本文立足当前的辩论实践与相关研究成果,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对...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冯契的德性理论既是对中国近代价值观革命的一种总结 ,又可理解为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相关讨论的某种回应 ,而且为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质、运用及其有效性的认可均内在地关联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致而百虑是思维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作为规律和范畴的运用,还是作为规则的体系,辩证...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逻辑学研究 年份:2016
权衡论证是一种同时包含正面的、支持结论的理由与反面的、反对结论的理由的论证,其结论的证成源于正面理由的逻辑力量经过权衡胜过了反面理由。自韦尔曼在1971年首次明确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2008
以先验理性向情境理性的转变为背景,本文阐明了现代逻辑论证理论的普遍主义和先验主义预设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非形式逻辑的若干尝试代表着逻辑学如何从先验性与后验性、普遍性......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冯契认为,一切概念都有摹写现实与规范现实的双重作用,逻辑原则也体现着后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在逻辑理论的证成问题上,“概念的双重作用”要求逻辑理论的建构必须坚持后验...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年份:2014
当代中国公共说理领域批判性思维缺失严重,不遵守形式逻辑的情况比比皆是,诡辩式的辩证思维大行其道,唯我独尊、不容异议的现象沉疴难愈。这些问题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擅长辩证......
[会议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 年份:2007
为了切实有效推进逻辑研究和教学的现代化,开拓逻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途径,结合现代性的建构与批判来反思当代中国逻辑的现状与困境,实乃当务之急。下文将要展开的"协...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冯契揭示了独断论的理论失误之一在于无视思维的主体间之维,无视不同意见的争论是达到真理的具体途径;提出通过发展逻辑学、重视逻辑论证来批判独断论。尽管他对逻辑学的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逻辑学研究 年份:2013
近10年来,中国古代的推类理论被普遍认为有助于说明中国古代逻辑与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不同。关于推类的逻辑本质——推类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究竟是何种推理关系,一种流行的...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名辩逻辑化"丧失其范式地位,对名辩本质的诠释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多元诠释推进了名辩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纠正了此前研究对名辩多重内涵的遮蔽,促...
[会议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 年份:2008
当代中国逻辑发端于1978年提出的"逻辑为四化服务"与"逻辑现代化"等口号。如果说后一口号更多地是在强调逻辑教学与研究自身的现代化,那么前者注重的则是逻辑与当代中国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蒯因经验论的逻辑观既没有阐明逻辑与经验发生联系的具体途径,也没有解释最小伤害准则何以造成了逻辑的先验性。基于概念摹写与规范现实的双重作用,冯契对此进行了更为全面和...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2
近现代的名辩研究,以"名辩逻辑化"为主导范式,实质上展开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框架之下。百年名辩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不容否认,但暴露出的问题也颇为明显,近二十年来更在方法论层...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3
受到"e-考据"研究设想的启发,通过检索和分析"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0)"、"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5
中国古代存在着一个围绕"名"及其相关问题而展开的广泛论说与持续争辩。历史地看,伍非百在1916年率先把"名辩"一词引入先秦名学研究,并较早地对名辩之学的内容及其组成进行了...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冯契的"辩证法的论证"与约翰逊以论辩性外层为必备要素之一的论证概念不仅高度相似,而且可以彼此结合,相互发明。约翰逊对论辩性外层所处理的论辩性素材的梳理、对论证评估之...
[期刊论文] 作者:晋荣东,,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4
自1990年代以来,从主导推理类型的不同来证成中国古代逻辑的特殊性渐趋流行。相较于古希腊逻辑对演绎推理的偏爱,学者们把推类视为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并倾向于将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