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1
5月底,首都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展出的艺术品都是表达科学内涵,向人们展示科学世界的奥秘。这个别开生面的艺术展,是由清华大学、中国高等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02
[报纸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 年份:
编者按:多年以前本报曾发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新华社高级记者施宝华采写的《营养指导:一项待拟的国策——于若木同志谈发展我国营养事业问题》和《吃的选择——经济、......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15
2015年第一期杂志我刊为读者节选了施宝华先生撰写的一篇涉食文章《食育:亟待制定的国策》。文章分析了我国民众饮食生活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剖析了民众饮食生...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年份:1997
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在大发展中,我们也发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一直比较低,许多科技成果还是写在纸上,放......
[学位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20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2019年我国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促使消费模式转型升级,给我国银行信用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各商......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世纪行 年份:1994
今年10月24日,是中外闻名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调试对撞成功六周年。六年来,科学家们在这个高能加速器上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实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科研成果。如今,北...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8
发现·忧虑·建议1972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秦惠归返阔别了近三十年的祖国。那时,祖国处在“文革”时期,李政道参观了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现教学和科研院所的工作秩序很不正...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199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中,我国书画艺术及其他艺术市场正在悄然兴起。1992年深圳首次敲响了书画艺术品拍卖槌声。从这以后,书画艺术拍卖槌声此起彼伏,1993年,上海、北...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世纪行 年份:199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中,我国书画艺术及其他艺术市场正在悄然兴起。1992年深圳首次敲响了书画艺术品拍卖槌声,揭开了我国书画艺术品拍卖的序幕。从这以后,书画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3
1972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秦惠君归返阔别了近三十年的祖国。那时,祖国处在“文革”时期,李政道参观了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现教学和科研院所的工作秩序很不正常,基础科学研究被严......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1995
7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于若木同志的住处,刚刚从陈云同志逝世深切悲痛中缓过来的于若木大姐,面容略显清瘦,精神却依然矍铄。落座后稍事寒暄,于大姐就切入正题:谈谈陈云同志的饮...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金秋科苑 年份:1998
中国物理科学界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尧教授,1998年5月28日,以96岁高龄辞别人世时,依旧悄然无声,他的神情极其安祥,因为他深以自慰的是,"这一生一直在为祖国兢兢...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 年份:2012
“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这是流传广泛而又久远的宣传语。这句宣传语的传统解释,无非是要人们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变质、过期的食品,防止病菌随不洁食品进入人体内,诱发疾病。多年来,卫生工作者是这样宣传的,民众也是这样认知和实践的。  但是,社会在发展,经济和......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新闻业务 年份:1986
近来,首都和地方的一些报纸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开始署出了评论员的名字。此举虽不足以称之为改革,但毕竟是新闻评论中的新事,值得一议,更应从中引出启示。在我国的新闻报刊上,...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7
在举世瞩目的十三大召开前,人民日报10月6日、7日在头版连续发表了《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和《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以下简称《方位》《觉悟》)两篇通讯。这两篇政论型通讯,以...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8
问题通讯《吃的选择》在今年1月22日发表后,激起的反响是强烈的。首都就有六家报刊转载。赵紫阳同志在这篇通讯发表后不几天就指出,《吃的选择》值得一读。营养学界的反映尤...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2
党代会成就报道要有新视角 报道宣传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成就,是我国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可以让世界及时了解中国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使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了解...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2
1991年9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记者姜在忠采写的新闻特写《北京出新景满街“招客灯”》。这则社会新闻很受报刊用户的欢迎。首都有六家报纸采用,人民日报在新闻播发后十多天,还...
[期刊论文] 作者:施宝华,, 来源:新闻业务 年份:1965
健康报从去年十一月十八日开始,在第四版上开辟了《正确的诊断治疗从哪里来?》的问题讨论。到现在为止共出了十七期,发表大小文章七十多篇。这个讨论还在继续进行。早在去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