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 来源:工程造价管理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张弛,方鸿生, 来源:现代科学仪器 年份:2000
在大汽环境中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钢铁表面的精细组织结构。对照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观察结果,民得的钢铁的组织形貌进行分析讨论。初步建立STM下图......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杨志刚, 来源:金属学报 年份:1996
系统总结了清华大学相变及复相新材料研究组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领域关键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三维巨型及纳米台阶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台阶阶面的可动性,贝氏体条的内部超精细......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杨志刚, 来源:金属学报 年份:1995
本文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Fe-C-Cr钢中贝氏体和马氏体浮突的形态,利用STM所独具的优异的纵向分辨率,发现贝氏体浮突实际上是贝氏体的亚片条,亚单元及超亚单元造成的表面浮突所组成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志刚,方鸿生, 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1994
Cr12钢中马氏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杨志刚,方鸿生,王家军,邓旭蕊,郑燕康(清华大学材料系,北京100084)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本世纪八十年代初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表面分析仪器 ̄[1],与SEM、TEM及FIM相比,STM具有结构简......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柳,方鸿生,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杨柳,方鸿生, 来源:金属学报 年份:1989
本文应用三元合金的规则溶液模型计算了Fe-C-Mn三元合金在贝氏体相变温区内以不同方式等温转变的相变驱动力,从热力学上论述了以不同的微观机制进行等温贝氏体转变的可能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志刚,方鸿生,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年份:1996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发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王家军, 来源:金属学报 年份:1994
介绍了贝氏体相变领域切变和扩散控制台阶长大理论的核心内容;论述了贝氏体相变理论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争论焦点:涉及贝氏体定义、转变不完全性、溶质拖曳及类拖曳效应、表面......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金强, 来源: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份:1991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高碳高铬钢下贝氏体碳化物的析出位置和来源,表明碳化物析出自α/γ界面的奥氏体一侧。首次发现碳化物可析出于贝氏体铁素体基元宽面上的台阶处,这说...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王家军, 来源: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份:1994
较系统地总结了扩散控制台阶长大理论的几个重要方面,介绍了经典的台阶长大机制模型,并围绕台阶长大理论的在固态相变领域内片状析出物形成过程的作用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初步介......
[期刊论文] 作者:金强,方鸿生, 来源: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份:1990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高碳钢下贝氏体铁素体的转变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铁素体宽面上存在可移动的生长台阶和巨型台阶,并首次发现在下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存在三维形态的生...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蔡漳平, 来源:金属热处理 年份:2000
本文在回顾几类典型高强度低合金钢强韧化途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复相组织-仿晶界型铁素体/粒状贝氏体9GBA/Bg),并测试了此类复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与轧态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试验......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家军,方鸿生, 来源:钢铁研究学报 年份:1997
用TEM观察了Fe-1.08C-3.95Cr合金一贝氏体碳化物(θ)的形态,发现θ呈棒状或楔状。实测碳化物的主轴方向近似与「100」或「010」平行,楔根源于贝氏体铁互体-奥氏体界面,或部分深入铁素体内部而形成在相界面钉......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王家军, 来源:金属学报 年份:1993
通过本文实验用钢的研究,证明了下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用透射电镜(TEM)证实下贝氏体碳化物在下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巨型台阶前沿析出,且呈楔状形态,楔根(较粗的一端)源于巨型台阶前沿,楔......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王家军, 来源:金属学报 年份:1994
简要总结了贝氏体相变切变及扩散控制台阶长大理论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首次基于台阶长大理论,提出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台阶机制及其相变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方鸿生,王家军, 来源:材料研究学报 年份:1994
阐述了的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总结了STM在金属、半导体材料的原子结构观察及表面相变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它包括纯金属及半导体原子结构、表面相变、表面吸附(表面......
[期刊论文] 作者:张弛,方鸿生,杨志刚, 来源:现代科学仪器 年份:2000
在大气环境中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钢铁表面的精细组织结构.对照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观察结果,对STM观察所得的钢铁的组织形...
[会议论文] 作者:王家军,方鸿生, 来源:’93全国相变学术会 年份:1993
[会议论文] 作者:方鸿生,王家军, 来源:’93全国相变学术会 年份:1993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