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9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1
【正】 天子出巡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在最早的经典中即有所反映。《书·舜典》说:“岁二月,东巡狩。”《孟子·梁惠王》说:“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1
中日甲午战争是决定中、日两国命运,决定东亚历史格局的重要战争,它虽然过去将近一百年了,但其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进行讨论,加深认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8
每一個劇烈變動的歷史時代,都有本時代的"思想解放"運動。中國在春秋战國之際,濒臨着奴隸制度的崩潰和封建制度的成長,封建階級的代言人感受了時代脈搏的跳動,對一切舊...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一、戴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生病住院期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主持编修的大型史书《清史》是当代中国的一项标志性学术文化工程,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们首先想了解的是......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88
18世纪时,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与西欧的经济和文化交往也逐渐增加。从国际环境看,这是中国吸收西方文化、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轨的好时机。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清...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5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个皇帝。他活到八十九岁,是历代帝王中活得最长的。实际统治中国六十三年多(当皇帝六十年,当太上皇三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关...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3
我和齐良迟先生在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共事多年。光阴荏苒,倏忽之间已与他唁别两年。但是他杰出的艺术造诣和宽厚和蔼、温良恭俭的风范,给我极深的印象,使我眷恋于怀,经久不...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年份:2002
编纂历史是一门大学问 ,中外古今许多历史学家都曾研究过。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 ,一是因为中国人历史意识强烈 ,认识到历史学的重要性 ,以研究、编...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7
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面旗帜、一项战斗武器。当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为阐明斗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阐明斗争的目的以及它必定会走向胜利,就必须用农民所能理解的语...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1995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史学发展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举办这样一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的研讨会,来交流信息、探讨问题,我觉得非常好。用马列主义作为历史......
[学位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2018
自从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利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后,石墨烯具有的非凡的物理特性和热学特性,比如极高的机...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7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化、积淀,已形成各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区域历史与文化。以文化论,诸如燕文化(河北)、齐鲁文化(山东)、晋文化(山西)、蜀文化(四川)、......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年份:1992
今年是出国留学教育一百二十周年,回顾并总结一百二十年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加深对留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是当前实现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非常有...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2004
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科学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新中国成立以前,研究历史的人寥寥可数,历史学科门类不齐,著作文章也很少。四十二年来,历史学发展很快,建立了...
[会议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 年份:2004
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一个分支、是中华文化的扩散和延伸。本来,中华文化的覆盖地区广阔,内容丰富博大,历史源远流长,是个多元统一的文化共同体;其分支很多,包...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推进,历史学科包括中国古代史研究在内,也厚积薄发,成果宏富。唯物史观引领学术方向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早在五四运动以前就开始了,但在民国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戴逸,,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2008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三十年,目前,它的许多研究人员正全力以赴投入国家重点学术工程《清史》的编撰之中。清史是历史学科中年轻的分枝,它历时三百年,内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