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12
上消化道重建是胃切除手术中关键操作步骤之一,但上消化道重建术后并发症规范化防治仍存在诸多问题,上消化道重建术后并发症大多数与吻合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有关。严重并发症...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11
淋巴结转移是结肠癌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亦是导致结肠癌病人根治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治性手术在进展期结肠癌综合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淋巴结清扫是结肠癌根治性...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05
腹膜复发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成为影响胃癌疗效的关键问题.胃癌腹膜播散转移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阶段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腹膜亚临床转移的早期预...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4
近年来,人们正努力重新评价输血的利弊。有些学者注意到输血与癌症复发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学者深入研究了输血后肝炎(PTH)问题。本文仅就工作中所遇到的12例外科输血后...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医药与保健 年份:2013
在男性中,由于饮食等原因,大肠癌发生率在十年来节节攀升。肠镜,这一有效筛查大肠息肉、早期大肠癌的检查并没有纳入常规体检。由于对肠镜的恐惧等原因,也很少有人主动进行肠...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4
近年来 ,由于对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直肠局部解剖认识的加深 ,以及吻合技术的提高和围手术期治疗的强化 ,尤其吻合器的广泛应用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 (TME)的推广实施 ,使低位直...
[学位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2005
近年来的国内外资料显示,胃上、中部癌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1]。D2根治术仍是目前治疗Ⅱ、ⅢA期胃上、中部癌的标准术式。按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之规定,就胃上、中部癌而言,...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 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年份:2010
腹膜复发转移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成为影响胃癌疗效的关键问题.胃癌腹膜播散转移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阶段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对腹膜亚临床转移的早期预测与及时阻断尤为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沈文静,戴冬秋,, 来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年份:2007
表遗传学的分子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改型和RNA干涉等,它们在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是表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的两种主要方...
[期刊论文] 作者:孟春风,戴冬秋,,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年份:2007
目的 探讨组蛋白修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复习组蛋白修饰以及组蛋白修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组蛋白的修饰为表遗传改变之一,能导致...
[期刊论文] 作者:彭过,戴冬秋,, 来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年份:2007
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及磷酸化等共价修饰以及染色质的其他改变如DNA甲基化和ATP依赖的染色质重组在肿瘤形成的多阶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消化道肿瘤是我国的常见肿瘤。主要...
[期刊论文] 作者:滕玥,戴冬秋,,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05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遗传和表遗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表遗传学(epigenetics)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活性)的改变.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和染色质组蛋白...
[期刊论文] 作者:赵旗,戴冬秋,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80例Dukes 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Dukes B期大肠癌淋巴结行间断连续切片结合细胞角蛋白2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
[期刊论文] 作者:戴冬秋,何三光,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8
1980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作者共收治胃上样平滑肌瘤13例,均经手术切除,包括胃部分切除术(5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4例)。作者认为上腹痛、呕血和/或黑便及得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大......
[期刊论文] 作者:王剑峰,戴冬秋,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研究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TPRG)基因在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甲基化差异,以及甲基化抑制剂5-氮脱氧胞苷对于胃癌细胞系甲基化水平的调控功能,进一步阐述胃癌转移的表...
[期刊论文] 作者:王剑峰,戴冬秋,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2006
目的 研究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的差异以及寻找胃癌淋巴转移抑制基因.方法应用甲基化CpG岛扩增(MCA)方法富集甲基化的基因组DNA序列,以转移淋巴结MCA产物为检测子,原发灶MCA产物为驱赶子,进行代表性差异显示分析(RDA).将获得的甲基......
[期刊论文] 作者:孟春风,戴冬秋,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年份:2010
虽然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某些国家近年来稳步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胃癌仍然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现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杨军,戴冬秋, 来源: 年份:2005
目的评价E-钙黏附素(E—CD)mRNA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和腹腔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5例进展期胃癌癌旁正常黏膜、原发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和腹腔液中E-CD 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新江,戴冬秋,,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06
肿瘤的形成受遗传学和表遗传学修饰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遗传学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同样有重要作用,表遗传调控可以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胃肠道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