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2006
在战后的西德,施米特代表的是“失节的知识分子”,他们在魏玛时期属于政治右翼,在1933年以后与纳粹合作或同流合污。施米特确实有知名度,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人们可以忘记他失...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2
在戏剧已经几乎完全从中国社会的公共生活中消失的今天,重新回顾戏剧与公共生活,就不再是一件文学专业研究者的事情。戏剧的激情和悲剧的想象越来越离我们远去,人生和公...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1999
90年代的种种文化学术讨论问题,如国学和新国学、亚洲现代化("亚洲价值"或"新儒学")、人文精神、现代性、全球化、后现代和后殖民、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等,都同知识分子...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0
敢曝(Camp)美学"是一种夸张、做作、偏激的,并与同性恋文化"感觉"和"趣味"有关的艺术风格。"敢曝美学"提供了将艺术风格与人的普遍处境相联系的可能,同时也显示出"敢曝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96
影视观众理论和大众文化批评徐贲影视观众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的一个重要部分。影视传播所依赖的电子传媒和这种传媒对现代社会的表现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塑造作用,一直就是大众批......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天涯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6
经历了1960年代非洲“法农主义”、19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新左派、黑豹党的“暴力法农”,1980年代后的“批判性法农”标志着“法农经典”已经从激进的反殖民政治转变为学...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5
美学·艺术·大众文化──评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徐贲一、审美化的大众文化批评对大众文化的审美和道德指责往往援引现代主流美学为其理论根据。尽管在美学里美和...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3
在断代的西方文学研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研究一直是个专门的领域,英语的文艺复兴文学则一向以莎士比亚研究为最重要。尽管文艺复兴时期在西方思想史和文学艺术史上...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读书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意林(原创版) 年份:2008
又到了大学录取新生的季节。国内的朋友问我,美国也有破格录取吗,是怎么回事?说起大学破格录取,许多人想到的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被顶尖学校录取。其实,那是"超格"录取,不是...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时代潮 年份:2001
深圳作家王四四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他两个朋友的故事。第一朋友觉得现在他自己的左手都不相信右手,"左手帮右手挠痒痒,右手想,挠得那么舒服,不知用心何在。右手帮左手擦...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08
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校园欺凌在初中(6~8年级)阶段最严重,高中时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是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读书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16
道歉原本是一种个人与个人之间表示愧疚的行为,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道歉越来越成为不少国家纠正历史性非正义行为和争取与受害者和解的方式。不少国际领袖都曾代表他们的国......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4
压迫性制度下,尤其是极权制度下的政治笑话与民主国家里的笑话具有不同的实质意义,起着不同的社会作用,说笑话有没有危险更是完全不同。民主国家里的人们往往只能凭想象...
[报纸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 年份:2004
美国的大众心理学是大众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它不是娱乐性质的,而是兼有生活辅导和社会伦理讨论的特征。它可以说是美国民主文化的产物或共生物,它涉及的许多心理问题和调适建议......
[报纸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 年份:2004
2012年4月10日,美国共和党议员韦斯特(Allen West)在佛罗里达的一个市政会议上说,美国国会中有78到81人是共产党成员,引起哗然。2011年,他曾在电视上攻击奥巴马是一个“低层次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 年份:2004
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实都在培养不同的阅读能力。比如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有扫盲运动,培养人看报、听广播,为的是便于接受官方的宣传。这也是所谓"学习领会"的能力。而文革...
[期刊论文] 作者:徐贲,,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4
不造谣、不诋毁应该成为公其生活的一个原则,适用任何人群一篇署名"王小石"的假设性论证文章,最近引发热议。它的假设是"如果中国动乱",结论是"一定比苏联更惨"。其实,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