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学教学 年份:2013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笔者受此启发,觉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不缺少极限思想,所缺少的正是对极限思想方法的发掘.本文整理了笔者的几则教学案例,并结......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中学教研(数学) 年份:2014
《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在尺规作图题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这就是说要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中作法的来龙去脉,其意义在于使学生更...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初中数学教与学 年份:2016
初学几何的同学往往对于辅助线的运用也不尽合理,导致解题陷入困境.笔者试图从同学们平时作业所出现的错解中,找到添加辅助线的难点所在,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一...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学教学 年份:201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仙李白在描述送别友人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诗中所体现的悠远极限意境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学的精神和思想可以渗透到其他......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6
笔者近期阅读了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对其中的作者序和第六、七、八、十、十三、十六章内容印象深刻。初看此书,给人感觉语言...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中学数学 年份:2013
一、案例描述1.案例背景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建立有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进行有效练习是当前数学教学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浙教版新教材自2003年实施至今已进入到第11年,目前......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中学教研(数学) 年份:2018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中位线定理,对于解决几何题中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颇感困惑,尤其是围绕有一边含中点的三角形,证明线段间的倍、半、等关系的问题中,往往表现差强人意.针对上...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5
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次序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历经两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一道课本例题的教材教法产生质疑,现将自己对本例题的一点所研所思予以整理,...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6
1试题再现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联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联结BE,得到四边形...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学教学 年份:2020
1问题再现如图1,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几条?2讲评简录笔...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 年份:2014
一、教学背景1.学情分析笔者所在校地处城乡交界,大部分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学习习惯和学习层次差异很大,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用尝试检验法...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中学数学 年份:2015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浙教版七下"实数"一章结束教学之后布置了一次数学命题作文《我眼中的无理数》,次日笔者批阅上交的学生作品后发现其中有多篇学生习作写得生动活泼、文采......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学教学 年份:2017
日常生活中往往蕴含着五彩斑斓的数学问题,如不加以及时地思考和记录,它们就会像昙花一样,稍纵即逝.近日,笔者就在一次家务活动中巧遇这样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学教学 年份:2014
1.题目呈现(2011年湛江市中考试题)如图1,在直角AABC中,∠C=90°,点D是AC的中点,且∠A+∠CDB=90°,过点A、D作⊙D,使圆心O在AB上,⊙O与AB交于点E....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学教学 年份:2014
1.题目描述(2011年盐城市中考试题)如图1,等腰直角△ABC和 O如图放置,已知AB=BC=1,么ABC=90°, O的半径为1,圆心(二)与直线AB的距离为5.现△ABC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同时△AB......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学教学 年份:2013
1.题目描述浙教版九上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有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三角形纸板,若要从中剪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纸板,应怎样剪?最大面积为多少?...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学大世界(初中版) 年份:2014
“设而不求法”俗称“增设辅助未知量法”或“设参法”,解题时通常先设辅助元,再利用其与未知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方程或代数式后将未知数消去或代换以解决问题.此法不仅广...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旭, 来源: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年份:2014
“设而不求法”俗称“增设辅助未知量法”或“设参法”,解题时通常先设辅助元,再利用其与未知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方程或代数式后将未知数消去或代换以解决问题.此法不仅广泛存在于代数问题中,而且在几何问题中有时也借助设参,加以推理、计算,从而确定未知量与已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