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彭于发, 来源:高技术通讯 年份:1992
[会议论文] 作者:彭于发,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农业科学)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彭于发,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0
利用转座子Tn5诱变技术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进行遗传改良,得到的基因工程菌株、在田间试验中防治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tici)取得...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中鸽,彭于发,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1
小麦全蚀病是土传病害,分布很广,在许多地区成为毁灭性病害.尚未发现抗病品种,也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70年代此病曾在山东胶东地区发生,损失严重。近年来,宁夏、山东、甘...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中鸽,彭于发, 来源: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1992
对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剂“荧光93”菌体和代谢物的作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菌剂能保护小麦根系免遭全蚀病危害,对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菌体的抑菌能力强于代谢物,浸...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中鸽,彭于发, 来源:生物防治通报 年份:1994
应用高效无毒和性能稳定的菌株是保证病害生物防治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本实验室自1987年以来开展了定期采集小麦等作物根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抑病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与植物......
[会议论文] 作者:PENG Yufa,彭于发, 来源: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三次研讨会 年份:2008
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生物安全性需要考虑遗传修饰的稳定性、基因流、杂草化和非靶标效应等几个方面。中国转基因水稻环境释放后的基因流是评价的关健部分。理论上分析,转荃因水稻具有潜在的杂草化可能。通过对转墓因水稻杀虫蛋白在食物链传递规律的研究标明,转墓因水......
[期刊论文] 作者:彭于发,陈善铭,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0
利用生物技术(转座子Tn5诱变)对荧光假单胞菌进行遗传改良获得对小麦全蚀病有更好防治效果的基因工程菌株。将大肠杆菌S17—1中psup2021值粒上的转座子Tn5转移到荧光假单胞菌CN...
[期刊论文] 作者:黄大昉,彭于发,, 来源:高技术通讯 年份:1992
70年代以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促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已从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发展为生理生化...
[期刊论文] 作者:彭于发,陈善铭,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7
国内首次发现,碱茅和甜茅可作为条锈菌的寄主。小麦条锈流行小种条中25和22号在北京近郊自然条件下分别侵染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湖...
[期刊论文] 作者:宋小玲,强胜,彭于发,,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09
[目的]评价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40-3—2作为加工原料引入中国可能带来的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验证转基因大豆杂草化环境安全评价条款的可操作性。【方法...
[会议论文] 作者:杨艳;李云河;彭于发;,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年份:2016
  我国是世界丝绸生产的中心,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昆虫。我国南方广大养蚕地区的传统作物种植模式是稻桑间种。因此,一旦Bt水稻在中国商业化种植,Bt水稻花粉可能飘落...
[会议论文] 作者:杨艳,彭于发,李云河,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研究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白符跳的生态安全性,目前主要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比较白符跳取食转基因作物组织与取食非转基因作物组织或白符跳取食纯蛋白混入酵母的饲料与取食酵母饲料的......
[会议论文] 作者:王叶;谢家建;彭于发;,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7s非功能插入在转Bt抗虫棉中表现为非抗虫功能性片段,品种选育过程中往往对其缺乏关注,在中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棉花品系也缺乏相关报道,因而探明该外源片段在中国棉种市场的存在......
[会议论文] 作者:杨艳,李云河,彭于发,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5
利用转Bt基因水稻防治害虫具有高效和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的优点。然而,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在任何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前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在转基因抗虫作物环境安全评价中,评价其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潜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波,韩兰芝,彭于发,, 来源: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2015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促进其防控技术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二化螟标准化饲养技术。根据二化螟对关键营养成分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适合其生...
[会议论文] 作者:彭于发, 高希武, 王进军,, 来源: 年份:2004
转基因技术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也是最具争议的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洪涛,韩兰芝,彭于发,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年份:2020
通过添加玉米穗和水稻茎粉并改变其他饲料组分的比例,我们在前期研发的半合成人工饲料的基础上优化并发展了一种新的大螟人工饲料。大螟能在该饲料上成功完成世代发育,与取食...
[期刊论文] 作者:赵洁,刘峙,彭于发,齐放军,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年份:2013
检测和评价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的定义、成因及其检测评价技术的发展,指出了转基因植物非预期效应......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河,李香菊,彭于发,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11
农田杂草防治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除草剂以其高效、简便、经济的优势,一跃而成为我国现代农业中杂草治理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药害(对作物不安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