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 来源:昆虫知识 年份:1978
白头松针巢蛾Cedestis gysselluella Duponchel属巢蛾科。1970年山西省安泽县国营林场的十万余亩油松人工林大面积遭受白头松针巢蛾的为害,造成当年新叶脱落,连续两年严重为...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0
杨树根癌病又称冠瘿病,在我国辽宁、河北、北京、山东、河南等地均有发生。北京市东北旺苗圃1979年春出圃的毛白杨大苗,病株率达15.8%;唐山园林局苗圃病株率达70%,严重地影...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李江山, 来源:森林病虫通讯 年份:1996
将经脱毒处理和未经脱毒处理但经病原检测确证无植物菌原体感染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扩大繁殖,温室驯化,然后分别在不同地区的苗圃地和造林地定植,每年定期调查泡桐丛枝病的发生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刘开玲,张锡津,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78
目前,毛竹枯梢病的防治试验已进入建立大面积清理病源的样板林和药剂防治中间试验阶段。为准确地指导药剂防治,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病情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摸索了毛竹枯梢...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刘开玲, 来源:林业科技管理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田国忠,张锡津,, 来源: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1996
介绍了近年来泡桐丛枝病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病原菌类菌原体(MLO)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致病机理,病原在树体内的分布和季节变动规律,寄主抗病性鉴定,治疗药剂的筛选等方面的最新研......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田国忠,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1994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丛......
[期刊论文] 作者:刘淑华,张锡津,,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3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Mey.)Bunge)在干旱荒漠地区具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枝条稠密,根系发达,防风固沙力强等特性,是固沙造林、改造沙漠的较好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高志和,庞广昌,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85
近年来,在湖北省潜江、嘉鱼县,江苏省泗阳县和山东省临沂地区,意大利杨(I-63、I-69、I-72) 引种面积迅速扩大,现已造林数十万亩,生长较好的5年生意大利杨树平均胸径可达20.6...
[期刊论文] 作者:金开璇,张锡津,张长海,,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1987
在陕西省紫阳县四旁栽植的香椿Toona sinensis(A. Juss.)Roem。多处发生带化病。据在该县毛坝等地区的调查961株香椿树,有带化病树50株,一般发病率约5%,严重地区发病率达20%...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田国忠,李江山,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4
泡桐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张锡津,田国忠,李江山植物常常受到病毒或类菌质体的侵染,引起植物周身带病,造成经济损失。这类病原体寄生并长期存留在植物体内,随着人为携带或昆虫活初作远......
[会议论文] 作者:田国忠,张锡津,罗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守常,彭旭东,张锡津,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1991
本文介绍华山松枯死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经43批,3 353块病组织的分离培养,菌落出现率仅为10.2%~13.2%,将分离到的真菌进行人工接种和模拟自然接种均未获成功。检查林间落地针叶...
[期刊论文] 作者:孙福生,张锡津,田国忠,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1993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对泡桐丛枝病的病原体——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的研究与检测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对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守常,彭旭东,张锡津, 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1990
连年研究表明,四川东部地区华山松林落针枯死程度,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即随着海拔升高,灾害趋于严重.回归方程为:(?)=0.128x-156.53为了验证此规律,1987~1989年进行了针叶套袋...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田国忠,黄钦才,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1994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
[期刊论文] 作者:田国忠,张锡津,罗飞,朱水芳,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1999
用感染了植原体并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组培苗作接穗或砧木,在无杂菌条件下嫁接7个表现不同田间抗性的无性系健康组培苗,并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16SrRNA基因扩增(PCR)技术检验嫁接传病效果。C125和XuH表现出......
[期刊论文] 作者:黄钦才,田国忠,袁巧平,张锡津, 来源:生物技术 年份:1994
以感染丛枝病原(MLO)的泡桐组培苗为试材,大量切取长度在0.3mm~0.5mm范围内的微茎尖,在MS和附加0.1mg/LIBA和1~7mg/L6-BA的培养基上进行脱毒试验。根据外植体培养过程的病状有无.病源MLO的DAPI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证......
[期刊论文] 作者:田国忠,黄钦才,袁巧平,张锡津,,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年份:1995
Paulownia sp.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infected with paulownia witches’ broom mycoplasma-likeorganism (PWB-MLO) expressed a typical witches’ broom symptom.The re...
[期刊论文] 作者:张锡津,田国忠,罗飞,李江山,洪炜, 来源:森林病虫通讯 年份:1996
将经脱毒处理和未经脱毒处理但经病原检测确证无植物菌原体感染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扩大繁殖、温室驯化,然后分别在不同地区的苗圃地和造林地定植,每年定期调查泡桐丛枝病的发生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