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2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现代传媒正日益成为一个"超级文化问题",其影响力几乎已经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文学也不例外.文学与诗学事实上的传播学转向,使"主体论文艺学"渐次式微,也使"诗学重构...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朱湘被誉为“诗人的诗人” ,就在于“平静的诗”对“焦燥的人”的悖逆与超越 ,这是朱湘的最大矛盾 ,也是朱湘的最大特色。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朱湘创作主体结构的“这个构成...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在"后家族时代",传播浙江祠堂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浙江祠堂,是散落在乡土的文化遗产。以祠堂为表征、以宗族为内涵、以乡土为补充的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后家...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湘西是一个被众多作家一再书写到的地域性乡土。湘西书写,是指以湘西为表现背景,展示20世纪中国人在湘西乡土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3
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似乎昭示了文学的颠峰时代已成过去.那么,文学会消亡吗?诚如此,是什么诱惑文学萎缩,又是什么迫使文学消解的呢?就文学的存在而言,全球化首先意味着经济绝对...
[学位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 年份:2005
现代与后现代社会是一个为传播媒介所覆盖的社会,也是一个为传播媒介所呈现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事实上的媒介社会。“媒介社会”是对我们所生活其中的这个现代与后现...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30年代的创新高手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开拓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解典型化。施氏小说话语体系的解典型化冲动主要源于移心化、非个性化、心理分析化和意识流化......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直接消费"向"...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体化以及在媒体化诱导下的"审美泛化"。在媒体化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美学问题主要表现为从"审美"到"审丑"的后现代转换。其一,"以丑为美"成为一种流行的审美......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6
对于异化与审美的关系以及异化美的存在,历来众说纷经,莫衷一是。但从整体审视,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与审美是对立的,不相容的,审美排斥异化,没有异化美的存在。这主要从......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3
传媒批评是感性批评的当下性呈现,是理性批评屏障破裂后的本真狂欢。这主要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一是现代传媒的物性、文化权力以及对“感性符号”的培植性;二是理性批评的消退与......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中国素有“礼义之邦”的隆誉,自周公“制礼作乐”肇始,经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依仁游艺”,经孟子宣扬“仁义礼智”、“与民同乐”,经苟子召唤“制礼限恶”、“作乐而教”,到《......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当代的审美文化,在文化媒介转型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从文字主导向图像主导,从语言艺术向图像文化转向的后现代转型,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是当代审美文...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的现象学阐释可能有多种 ,但主要与四个方面紧密相关 :融注了边缘、焦虑、精美、悲剧的文化身份 ;诗与人的清醒悖逆 ;“救赎诗”的自觉营构与乌托...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在泛文学时代,文学的媒介化脉动十分明显。这种脉动由媒介的文学化与文学的媒介化合力形成,它不仅导致文学性的外流与他用,而且也导致文学深度或意义的淡化与丧失。但媒介并非只......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但他的文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焦虑朱湘,边缘朱湘,悲剧朱湘,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在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之际,对朱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整理是很有意义的.朱湘研究可分为从20世纪30年代肇始的"同仁研究"、从50年代发端的"史家研究"和从70年代喷...
[期刊论文] 作者:张邦卫,,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基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学传播与媒介的性质,还重新创造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由外而内地修正了文学的谱系与生态,文学已不再是一个本质性的概念.在媒介时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