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海济,钟祺,, 来源:海南卫生 年份:1983
海南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同广东、贵州和广西省(自治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协作,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首次在我区进行班氏丝虫动物模型实验取得成功...
[期刊论文] 作者:L.S.Self,何桂铭,张海济,, 来源:海南卫生 年份:1983
1.前言本文是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组1982年6月访华前,作为巴拉巴按蚊复合体昆虫学方面综合参考资料。根据唾液腺多线染色体的分带模式和杂交后代不育雄蚊,目前已知巴拉巴按蚊复...
[期刊论文] 作者:何桂铭,李树桃,潘实清,李明馨,梁泽堂,徐凤翙,张海济, 来源:中山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目前海南岛山林地区的传症媒介(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等,1980;李祖资,1981;邓达等1982),对其自然种群寿命的观察,不但是对了解其生态习性...
[期刊论文] 作者:朱师晦(领导者),师琳其(领导者),张海济(领导者),罗章炎(执笔者),谢苑灵(执笔者),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62
根治间日疟是治疗疟疾尚未解决问题之一。近十多年来,发现d-氨基喹啉类药物可能对根治间日疟最有希望。Edgcomb氏首先报告伯氨喹啉(Primaquine)的疗效,认为是d-氨基喹啉类药物中最优良者。随后国内外学者均有不少报告。在国内曾有20处不同地区作治疗研究,追踪时间3~12个......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张海济,庞学坚,曾乔卿,陈文江,王香凤,伍柱,黄祺林,刘德全,伍道性,, 来源:海南卫生 年份:1984
海南岛解放初期,疟疾发病率在30%以上。据1957年全岛调查,疟原虫率35%,恶性疟占58%,高疟区人口125万。自1959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后,1973年发病率和原虫率分别降低到1%和6%,恶...
[期刊论文] 作者:叶炳辉,沈士弼,赵慰先,朱昌亮,蒋成山,黄品(竹钱),李庆,黄柏芳,何秀华,张海济,王志光,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5
1983~1984年对徐州、宜兴、福州和海口四地株的中华按蚊的五种酶(LDH、MDH、EST、G6PD及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及糖、脂、蛋白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四地株的五种酶的同...
[期刊论文] 作者:蔡贤铮,庞学坚,曾乔卿,陈文江,王香凤,张海济,伍柱,黄褀林,任道性,刘德全,邱持平,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年份:1986
本文报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反应的体内7天法和4周法、体外微量法以及我们参照7天法改进的简化法,于1974~1983年对海南岛11个疟区县202个居民点内1,624例恶性疟现症患者和带虫者的调查结果。抗氯喹恶性疟在海南岛出现后,扩散较快,已遍及岛......
[期刊论文] 作者:刘瑜卿,欧作炎,叶焕喜,陈泽池,冯坚持,陶增厚,郑惠君,程文芳,李肖彭,潘士贤,麦富珍,吴让庄,何贻基,童召风,徐凤翔,陈绩彰,张海济,殷青,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5
为探索班氏丝虫动物模型的建立,粤、黔、桂、琼四省(区)寄生虫病研究所协作,于1982年12月至1983年9月,以海南地区班氏丝虫实验感染恒河猴,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8只恒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