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2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86
在郭沫若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争论得很厉害:就是郭沫若与泛神论的关系。郭沫若早期思想和创作受过泛神论的影响,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可是,当深入分析具体问题时,分歧和争议...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6
边玲玲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烦恼》时,还在大学读书.当时,系主任冉欲达教授鼓励了她.前辈的关怀和奖掖增强了她从事创作的信心和勇气.由于冉公的建议,我读了她这篇发轫...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如果说,鲁迅研究中曾经有过大大小小的禁区,我以为,鲁迅关于“国民性”或“民族性”改造问题,就曾是一个令人却步的所在。“国民性”的提法,曾经被认为“不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1
【正】 《大后方散文论稿》(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是一部读之令人深受教益的好书。它论述的虽然只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散文(广义的),但对整个抗战时期文学的研究,无...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正】 三十年代中期,上海文艺界发生过所谓“两个口号论争”。这本是革命文艺阵营内部的思想论争,但“四人邦”却硬把这种内部论争歪曲为革命与反革命的敌我斗争。他们假惺...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长篇小说《绿色的谷》重新出版了。这部小说的作者梁山丁同志,今天年轻的读者可能感到很陌生。但在三、四十年代的沦陷区,是一位深受读者爱戴的著名作家。他是辽宁开...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7
《东北现代文学大系》总序张毓茂二十世纪初,伴随着世界文化革命潮流的兴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学发生了空前的伟大变革,这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此为起点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虽......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郭沫若几乎是同时升起的两颗文学巨星。他们都是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但是,人们在评价这两位巨星时,往往只论及鲁迅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奠基作用和...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0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8
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抗日怒潮席卷全国的历史背景下,“东北作家群”崛起于文坛。当时,一批关外青年作家,流亡到左翼文坛中心上海,他们“把北国的血与泪、剑与火和胸......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4
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78
【正】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他以无与伦比的丰富的创造力,对我国革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但是...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 郭沫若的革命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气势磅礴,热情奔放,确实象狂飙突进,火山喷发,强烈反映出“五四”时代精神,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不过,今天分析起来,《...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82
郭沫若的历史剧不但思想内容丰富深刻,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卓越的,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苑中光彩夺目的奇葩。一九四二年四月,《屈原》上演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建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郭沫若同志写了两部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和《武则天》。《蔡文姬》写成于一九五九年。郭老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毫无疑问,使萧军蜚声文苑的作品是《八月的乡村》。这部受到鲁迅称赞的长篇,不但使萧军成为东北作家群的翘楚,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成名之作不一...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9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中国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有希望。这种主张曾一度引起一些青年人的兴趣,觉得颇新颖。其实,这种论调一点也不“新”,六十年前就有一帮人提倡过。六十多年前,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鲁迅曾赞赏萧红的《生死场》,说她把“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描绘得“力透纸背”。萧红创作的这一思想艺术特色,在成名作《生死场》中固然表现得酣畅...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1
【正】 林语堂有《翦拂集》一书。有人说:“这个反动家伙为什么给自己的文集起了这么个怪名字,反动目的何在?”是的,林语堂这个人后半生确实很反动,但,《翦拂集》却不能说是...
[期刊论文] 作者:张毓茂,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7
在中国,闻一多和郭沫若是“五四”以来新诗人中的两位佼佼者,刘火白、康白情比不上,胡适、徐志摩也无法与之比肩。大约是惺惺惜惺惺吧,闻与郭虽然分属不同流派,一个是新月诗人,一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