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5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形式,它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型批评是通过对神话的分析和探根,凭借文学文本中的意象、细节描述、情节和人物类型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9
英诗汉译的翻译策略、语境、风格和互文性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要素。诗歌翻译的特殊性要求把诗歌翻译纳入诗学之中,探讨文本价值和隐含意义,延伸诗歌的文学生命。翻译诗学...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生命的化学 年份:1999
1.糖类研究的历史回顾糖类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糖类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尤其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1.1糖类和血型众所周知,血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生物工程进展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生物学通报 年份:1995
微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影响张树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张树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45年至今从事微生物生理生化、代谢及酶等基础及应用研究。50年......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生物工程进展 年份:1992
美国工程基金会主持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酶工程会议。第11届会议1991年9月22—27日在美国夏威夷Kailua—Kona市召开。有26个国家的160多人参加。中国有8人参加。会议主...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20
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和核心目标,是高等教育人才所必备的首要能力,既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也是个体潜力无限发展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发...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1996
关于“菌物”与“真菌”名词的辨析张树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我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已经40多年,但未从事过微生物分类学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应该学习的东西很......
[学位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2
阅读是一种获取性语言技能(receptive skill),是获取信息与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精力都花费在阅读教学上。甚至可以说,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比花在其他任何......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学会 年份:1995
21世纪的前沿课题──微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树政百余年来人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位疾病在1900年是流感肺炎、结核和肠胃炎......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核心,也就是教师除了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外,还要拥有二者的综合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师对一门...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锦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0
[会议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二十一世纪酶工程研讨会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生理科学进展 年份:1962
一、引言人们常喜欢把细胞比喻作工厂,因为在活细胞中进行着活跃的新陈代谢过程,它把各种各样的原料进行分解,产生能量,又靠此能量并以分解产物为原料合成细胞成分。实际上...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1993
著名微生物学、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谢少文教授曾任《微生物学报》第一任主编。在庆祝《微生物学报》创刊40周年之际,适值谢少文教授90华诞。这真...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1974
[期刊论文] 作者:张树政,, 来源:科学大众 年份:1965
生物催化剂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学会利用麦芽来制造飴糖(麦芽糖);利用麯子制酒,酿造酱油、黃酱、豆腐乳……。为什么麦芽、麯子会有这样奇妙的作用呢?原来,它們含有一类...
[期刊论文] 作者:金城,张树政, 来源:生物工程进展 年份:1995
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与前景金城,张树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一、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近年来糖的研究在国际引起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对糖及糖缀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李钦,张树政,,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1982
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及其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的研究在生命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人们建立了许多监测呼吸作用的测氧技术,比较常用的是检压法和...
[会议论文] 作者:张树政,金城, 来源:第八次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