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甘肃畜牧兽医 年份:1996
本文认为,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瑶族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绝不是简单的迷信,实则具有文化演化的意义,及社会整合、人格养成、心理调适、辅助经济等多种功能。因此,学术研究不但能......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瑶族研究近年成为国际性课题,有重要的背景和原因。对国际人类学、中国人类学的建设和发展,对瑶族地区社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瑶族研究有发展为“瑶学”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本文论述了中国民族学的世纪历程,肯定了中国民族学的成就,指出存在的诸多差距,对21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04
本文论述了盘瓠传说的源流 ,盘瓠与盘古的关系 ,盘瓠传说内容之真实可考性及盘瓠与瑶族的关系。...
[会议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用人类学的观点,分别从人口对环境、资源的能动反映、人类群体活动与生态系统总能量交换状况、资源占有与使用的不同方式等角度考察了人类与环境及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四、近代瑶族宗教的性质和特点近百来,随着瑶族地区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发展变化,瑶族的宗教信仰在各个地区都完成了向人为宗教的过渡,或者成为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的工具,...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瑶族与壮、汉、仫佬、毛南等华南诸族之梅山教信仰在崇拜对象、仪式活动、经文法具、传承方式等方面有共同特征,表明它们有着某种共同的渊源.依据现有资料,可以初步确认它们...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经济人类学是人类学中与经济学对话的部分.它以人类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但与经济学对经济的理解不同.由于经济是嵌合在社会制度中的,经济人类学必须从人类全盘的风俗和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以广西龙州金龙峒边民群体为例 ,论述了中越边境边民的族群结构及形成原因 ,阐述了各族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瑶族在生态环境的驱逼下形成了自己“吃了一山过一山”的游耕策略 ,并根据这一策略形成生产、习俗、信仰相配合而运作的完整的生计策略系统 ,从而使瑶族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就民族志的性质、对象、范围,民族志方法以及民族志与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本文论述了瑶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瑶经的内容,性质和价值,瑶经研究的对策和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瑶族自发向海外迁徙,约起于明中叶,明末清初加快了速度。迁徙的路线大体是由广东进入广西、云南后再迁入东南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亚由于战乱,不少瑶人以难民身份迁入欧...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瑶族是我国南方文化教育发展较缓慢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瑶族迁徙频繁,经济文化落后。历代统治阶级视瑶族为“榛狉浑噩”,“梗化性成”之民,不关心瑶族的教育。他...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费孝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不胜悲痛....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三、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 道教等宗教传人瑶族地区瑶族的原始宗教与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原始宗敦一样,有着鲜明的特点:由于氏族部落的每一成员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因而反映在宗教里没有“神”“鬼”的等级划分,不存在“神”统治“神”的现象, 也不存在“天......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二、早期巫师的产生,其职能及其演变巫师在瑶族称为“搂面”(广东连南)或“那曼”(云南金平)。“面”、“曼”都是“鬼”的意思;“搂”、“那”是“问”、“探”的意思。因此,巫师“搂面”或“那曼”,就是“探鬼”或“问鬼”的人,是交通人、鬼的使者。由瑶族对......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对越、老、泰、缅各国的人口分布、支系与称谓、来源和迁徙作了详细的讨论,迁徙海外的瑶族主要集中在这四个国家,且只有盘瑶和蓝靛瑶等2个支系,他们都来源于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中国民族学只有在承认与国际人类学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根据形势需要,明确培养目标,提出高素质的要求,廓清理论,整合团体,确立人类学、民族学在国家学科、专业中的地位,选好教师、教材,加强人员培训,注重田野研究,才能培养出跨世纪人才。......
[期刊论文] 作者:张有隽,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由十院校倡议召开,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研究所筹办的这次“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确定以南方民族关系史为讨论重点,是有道理的。确定这样一个讨论重点,不仅是为了使这次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与1981年和1984年分别在北京香山和广州华南师大召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