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矶,全长约400公里。其中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藕池口以下为下荆江。由于所处地貌形态不同,历史时期河床演变模式各段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如下:距今六七千年间,冈身地带西侧的残冈、沙冈海岸线形成;三千年前,岸线稳定在冈身地带东侧的东冈、横径冈一线;一千七百年前,岸线推进至盛桥、北蔡、航头的下沙......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1998
本文从岸线与海塘的关系,分析上海浦东地区的成陆过程并提出一些新的看法,结论是:1700年前,浦东岸线在下沙沙带一线;1000年前,岸线推进至今里护塘一线,北宋初期吴及首创上海地区第一条统一海......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4
20世纪30年代,从《禹贡》半月刊创刊开始,标志着新生学科——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诞生。但是关于它的学科性质,究竟是属于地学的范畴或是史学的范畴,始终存在争论。争论的焦...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天水《放马滩地图》,是1986年夏天,在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1号墓出土的7幅绘在松木板上的区域性地图。原图全部没有题名,为称引方便,我们按照以出土地点命名的原则,总称它...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考古成果证明了伏羲传说的合理性及伏羲文化与天水地区的深刻渊源,也证明了天水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带动当地经济起飞,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天水...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9
太湖及其附近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由于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着一个由沟谷切割的滨海平原景观,演变为蝶形洼地的泻湖地貌形态,其后由于出入口通道的变化,泻湖演变...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本文根据2 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滨岸沙带,对唐武德年间成洲的东沙进行准确定位,然后以此为基础,论证崇明岛的基本框架和南、北支和南、北港分流,形成于元至元十四年稍前。明...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历史时期汉水河口段的演变,是汉水水系历史演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长江汉口段历史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水口的变动,直接影响汉水下游和长江汉口段的河床形态和河床...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85
西汉初期的长沙国南界,由于史书记载疏漏不全,早有争议,很难比较确切地划定。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驻军图》和《地形图》,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有关信息,为...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本文认为 ,战役的整个过程 ,包括赤壁遭遇战、乌林追逐战和华容道逃窜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战场纵深...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1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是我国古代郡县命名的主要根据之一.但也有不少郡县,虽以阴阳命名而却和阴阳古训不符.关于这种情况的产生,归纳起来有三种原因:一是原来命...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84
【正】 1974年8月间,我们根据文物出版社提供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的32张断帛照片,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初步拼接的基础上,对二千一百多年前的古地形图进行拼接和复...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本文论证的是,在自然河流状态下,库区下游自宜昌至沙市段长江河床历史演变的概貌,希望能为重新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相关部份,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材料。一、宜昌...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长江自城陵矶至湖口全长480多公里,地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它与荆江一起同属长江中游河段,但在河流形态上却迥然不同:荆江特别是下荆江属蜿蜒性河型;城陵矶至湖口段...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本文在慨述古代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影响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近代150年来,长江中游婉蜒型河道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分汉型河道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其演变特点和趋势,提出相应的整治意见,可供今后长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历史地理 年份:2013
【正】江汉洞庭地区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荆江四口分流分沙,使浩渺的洞庭湖日渐萎缩、淤浅,蓄洪量不断降低;秦汉以来,江汉洞庭地区南北地势高低依"跷跷板"模式演变,现代荆南...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历史地理 年份:2014
【正】二、资水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1],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2]。东北径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历史地理 年份:2010
【正】下篇城陵矶—武汉河段(六)长江城陵矶—石码头河段湘水从南来注之[81]。江水右会湘水,所谓江水会者也[82]。江水又东[83],左得二夏浦,俗谓之西江口[84]。又东径忌置山...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修桂, 来源:历史地理 年份:2011
【正】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的地貌环境,由荆江河段、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三部分组成,历史时期演变错综复杂,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至今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研究该地区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