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4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02
本文针对把施事当作基本语义角色所遇到的困难,提出施事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用因素的观点。文章逐一考察了关乎施事语义的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语名词的词汇语义、动词的自...
[学位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 年份:2007
本文研究施事和受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首先运用分析的方法,分解出施事和受事中所包含的种种概念要素,然后逐一分析这些概念要素的实现或隐藏的条件(主要是句法和语用方面的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04
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22日至2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以及来...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11
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可以看出,由赵元任先生首创、朱德熙先生完善了的汉语句法结构理论,为其后直至今日的汉语语法研究铺开了一条坚实而宽广的道路。这是因为,该理论准确...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01
本文探讨被字句和把字句在句式语义和句子结构方面的异同。被字句和把字句跟普通"主动宾"句比较,都以"强影响性"和"弱施动性"为特点。"把/被句"蕴含强影响性;"主动宾"句蕴含...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7
历来关于疑问句的研究,从形式角度观察的,常常发现同样的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是非问句既能表达信,又能表达疑,还可以表达否定(反问);从表达角度观察的,也常常感到...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1991
一 许多学者指出,动词后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共见的时候,宾语的位置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选择。参考吕叔湘(1980)的说法,我们根据宾语的不同位置把几种主要格式码化后概括为:...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年份:2011
形容词在不同的语言里有偏谓词性和偏体词性的两种倾向,偏体词性的语言里,形容词做谓语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本文强调汉语形容词在句子平面上做谓语依赖句法标记。文章第一部...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7
本文论证语体意识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文章首先介绍了前辈语法学家对语体差异的重视,进而提出任何一种语体因素的介入都会带来语言特征的相应变化。语体区分就不再仅仅是...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2018
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文化主张,首先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进而要破除一切固有的汉语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也成了激进的文化进化论者...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2
汉语词类的“名动包含”说和“新动单名双”说对现代汉语的词类面貌有很强的解释力。现代汉语有一大批双音节的动词通过语义的“转指”形成了同形的双音节名词,其中有一些还...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年份:2017
文风问题首先是语言问题,正确的语言学导向,将促成良好的文风。长期以来,社会对语言学知识的普及重视不够,对语言学原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不仅对学科的健康发展有不利...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0
有些学者相信汉语里明确存在"限定词",本文通过对所谓"限定词"共现现象的考察,论述了句法解释的困难,进一步指出有两个明显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人称代词总是居于另外的限定成分...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4
领属结构的语义构成张伯江一现代汉语里由“N1+的+N2”构成的偏正结构,其间的语义关系是什么样的,各家说法大同小异。比如朱德熙(1982)归纳出N1对于N2的意义类别主要有:表领属(我们的学校|孩子的衣......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6
本文分十种情况讨论了语言解码者在言语理解时对编码者主观意图不准确解读的现象。误解的因素有的涉及指称意义的不同,有的涉及句子结构的不同,有的涉及认知域的不同,有的涉...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语言科学 年份:2014
文章针对叶狂和潘海华(2012b)试图证明"把"字句是平行于作格语言逆被动句的说法提出事实和理论两方面不同的意见。首先用事实说明汉语的"把"字句不一定是针对宾语的一种句法...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4
名词可以活用作动词,是古今汉语里常见的现象,本文试图对这种现象给予功能的解释。首先分析了名词活用现象中涉及的生命度、典型性和无指性等因素,进而指出其本质原因在于名...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0
“把”字句的“变换观”常会使我们忽略掉一些句式自身的重要特点,而句式语义不是完全能从组成成分及已有句式的语义自然推导出来的。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们不取简单给“把”字......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伯江,,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2015
本文以几个典型实例讨论立法语言的语法问题。讨论了并列结构的用法、代词"其"的误用、表示情况的"的"字的使用以及几种常见语病和用词不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法律法规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