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杜诗学(下)──杜诗学发展的几个时期廖仲安一、唐五代之杜诗学杜甫之诗植根于盛唐,天宝时与高适李白醉舞梁园,行歌泅水。又与高适、薛据、储光餐、岑参同登慈恩寺塔赋诗。收复两......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诗经名篇集释集评》一书,是王占威同志多年以来结合教学、搜集资料、积累读书心得写成的一部著作。他在北京师范学院、内蒙师范大学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我想就“唐代文学繁荣的政治思想背景”这个题目,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0
【正】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主要是东晋后期。在他十九岁那一年,东晋王朝在淝水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偏安的小朝廷又争得了一段外患比较缓和的局面。随着外部矛盾的缓和,本来就潜...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北京师院学报 年份:1979
【正】 谈孔子,是当前社会科学界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和奴隶制封建制的历史分期的争论联系起来,立论就更难了。 孔子不好谈,孔子的文艺思想当然也同样难谈。但是,中国有句老话:...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何景明是明代诗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诗人。《明月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诗的序,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曾经受到大家重视,並引起大家争论的一篇重要文献。兹录...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以上两句话,大约从念初中时就背熟了.我此生,在这两句话引导下读了不少的书,陶渊明的全集,也差不多是在这两句...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杜诗学(上)廖仲安一、“杜诗学”的由来“杜诗学”,简称“杜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关杜甫诗歌的一切学问。但是,“杜诗学”和“杜学”的名目,在历史上出现颇晚。“杜诗学”之名,始见于......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1
读富寿荪同志《读唐诗随笔——王翰〈凉州词〉》一文,有些不同的看法。富同志为了武断此诗之“催”字即“侑”之义,避开“马上”两字,在琵琶两字上大做其文章,说什么“琵琶是军中......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4
我最初对古典诗歌发生兴趣是很偶然的。记得在初中二年级时,我们国文老师朗诵一篇节选自《老残游记》的课文,念到谢灵运的两句诗:“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就情不自禁地连...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 我在山东大学萧涤非教授指导下从事《杜甫全集》的校注工作已十余年。今萧先生虽不幸去世,但这部书在校注组全体同志的努力之下,也即将陆续完成。 近两年,有的朋友来...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正】 涤非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 从济南参加先生的追悼会回来,脑子里经常想起认识先生多年以来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往事,想起先生著作中某些篇章或警句,心绪很纷乱,一时无...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正】 流览目前的一些报刊上的有关文章,觉得我们古典文学工作者面临着两种要求、两重任务:一是广大人民都在积极要求古典文学工作者大胆地打破林彪、“四人帮”多年以来在...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4
这本书选录了近百余年来的诗人自龚自珍、魏源到高旭、柳亚子共五十家,诗歌共三百二十八首。在本书以前,陈衍曾经选过一部《近代诗抄》,选录了咸丰至民国初年约七十年间的诗人共三百七十家。但本书所选的五十家中,与陈衍相同的只二十来家,所选的诗与陈衍相同的......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61
一 关于王之涣的生平,各本文学史历来都是根据《唐诗记事》、《唐才子传》来叙述,...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9
由于近年来一些中国文学史薪著提出了“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作为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5
读了成都《草堂》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徐树仪同志的《洗兵马》系年的再析疑》,觉得不能辜负他为我们这些坚持《洗兵马》作于乾元二年的人析疑解惑的诚意,应该把我自己拜读他的大作之后的想法,诚实地向他陈述一下。《再析疑》一文给我印象较深的有三点: 第一,承认本......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87
本刊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四日召开第六次编委扩大会,大多数编委都在会上发了言,对当前红学研究和本刊的工作提出看法和意见。这次会议的综合报道,巳于本刊一九八七年第一辑发...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1
【正】 翻开仇兆鳌《杜诗详注》附录的“诸家论杜”,开头第一条,不引韩愈,不引白居易,不引元稹,却引苏轼的一段评论:“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
[期刊论文] 作者:廖仲安,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80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暂代生病的王熙凤管理贾府家政的时候,探春提出了一个兴利除弊的改革方案,她说赖大家的小花园包给商人,一年能收入二百两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