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 年份:2008
辛亥革命胜利后,阎锡山逐渐掌握了山西军政大权,在加强军事、政治、经济等控制的同时加强了思想控制。阎锡山这些措施却无法阻挡新思想在山西的传播,高长虹、高沐鸿等被新文...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4
重新出版《郭沫若全集》时希望做到以下三点:一、保存下来的郭沫若写作的所有文字都收录,二、他人代写的作品也收录,三、为尊者讳的现象不要再次发生。重新出版《郭沫若全集》也......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9
发表在《同舟共进》2018年第1期的《郭沫若归国抗战始末》尽管写得有鼻子有眼,实际上却从头错到尾。由于该文错误实在太多,一一指出太费事,本文仅就"郭沫若归国抗战始末"本身...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4
由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现了四次因骄傲而导致的惨重失败,加上毛泽东虚怀若谷,所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毛泽东独具慧眼,要共产党人以李自成为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7
莽原社、狂飙社、未名社之间关系非常复杂,其成员构成变化大体可表述如下:莽原周刊时期以狂飙社作家群和安徽作家群为主,以狂飙社作家群为“第一集团军”,安徽作家群为“第二...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04
在《高长虹文集》出版前,就高长虹与鲁迅的冲突而言,人们还能从鲁迅的文章中看见鲁迅的一面之词;就高长虹与周作人的冲突而言,由于周作人论战中的文章未收入文集,依然保...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7
众所周知,“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一口号到底是谁提出来的曾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不过,现在似乎已有定论。《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篇文章,《鲁迅全集》...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3
不少人认为抗战之初在促成郭沫若归国问题上,中共功不可没。本文通过考证,发现与此相关的说法存在明显的事实错误。文章认为,此时帮助郭沫若归国的人有两类:一是郭沫若友人,...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5
1936年日本“二·二六”政变发生后,身在日本的郭沫若敏锐地预感到该次政变将导致向中国的扩张,在用历史小说告诫国人并用以明志的同时,还向《宇宙风》编辑写信:“目前处在国......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6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郭沫若研究资料》下册《郭沫若著译系年》提供的篇目·查出未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的文章有43篇,考古编26篇。由此可见,《郭沫若全集...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6
郭沫若是”球形”天才.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却是诗歌。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郭沫若研究资料》下册《郭沫若著译系年》提供的篇目.查出未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有432......
[学位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 年份:2003
狂飙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能与沉钟社、太阳社等相提并论的一个文学社团,高长虹是其主将。解放后,由于多种原因,高长虹和他领导下的狂飙社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中消失了。......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8
回忆录是以亲历、亲见、亲闻、亲感的名义回忆的(包括写作、口述等方式),让他人相信回忆内容在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作品。将真实性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缺乏现实和科学依据,自传...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故事新编》既不是历史小说 ,也不是讽刺作品 ,而是将现实成分嵌入历史题材的后现代主义边缘文本。生活于极端贫穷落后的中国的鲁迅 ,写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新编》...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2020
鲁迅逝世后不久,文坛爆发了郭沫若、茅盾谁为"文坛领袖"的论争,孔另境、阿英、郭沫若等十余人参与其中。根据相关史料可以肯定地知道,郭沫若、茅盾当时都没有当"文坛领袖"的...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20
通读完《女神之光——郭沫若传》(作家出版社,2018年,以下简写为《女神之光》)后,认为李斌挥洒自如地写出了他心目中的“女神”郭沫若。姑且不论规模更为庞大的郭沫若研究资...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20
人们对成为良史的四种素质德、识、才、学的解释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基本赞成仓修良在《“史德”“史识”辨》中的以下解释:“德”指“能否忠实于史实的一种品德”;“识”指“...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的说法在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知道,不管人们如...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17
1935年12月1日出版的大型文学月刊《文学》第5卷第6号在发表周文描写川康军旅生活的小说《山坡上》时,时任主编傅东华不但删去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改动了不少文字,还在“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廖久明,, 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2018
整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整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对繁异体字更换、二简字处理、异形词更换、标点符号用法、数字用法、校勘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