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4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屠柏强, 来源: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年份:1989
消化过程中有一种物质能直接刺激胃泌酸细胞,据信为从肠道释出。Grossman(1974)建议称为肠泌酸素(entero-oxyntic),此现象即所谓胃酸分泌的肠相。作者假设在肝浸出液里有一...
[期刊论文] 作者:屠柏强,姚明辉,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屠柏强,李健,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98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胃炎和溃疡病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毒素使胃粘膜中的巨噬细胞激活,释放出大量氧自由基(OFR)造成胃粘膜损害,作者曾作过报道[1]。1996年10月~1997年12月我们对Hp(+)的溃疡病患者胃窦部粘膜......
[期刊论文] 作者:郑雄,屠柏强, 来源: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1998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粘膜癌变中的作用郑雄1屠柏强1刘文忠2萧树东2Subjectheadingsgastritis;stomachneoplasms;Helicobacterinfection;Helicobacterpylori;prolifera.........
[期刊论文] 作者:屠柏强,李健,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1995
幽门螺杆菌是造成慢性胃炎,溃疡的重要病源。我们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胃窦部粘膜ROM,观察HP(+)和HP(-)国粘膜ROM产生的不同,84例HP(+)发光值为36.64(95%CI8.18-248.22)/mg/min,54例HP(-)为2.88%(95CI-2.09-12.65)/mg/min,HP(+)组明显高于HP(-)组(P<0.01)。从两组发光值进行分析,其值同炎症有一定......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进进,屠柏强,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进进,屠柏强, 来源:新药与临床 年份:1995
目的:探索能快速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和较短时间内溃疡病愈合的有效方法。方法:经胃镜证实溃疡病85例(男性58例,女性27例;年龄49±s9a)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51例,复合溃疡6例,均伴HP阳性。采用阿莫西......
[期刊论文] 作者:何鲁生,屠柏强, 来源:新消化病学杂志 年份:1996
尿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原称 urogastrone,1975年经 Grogory 测定,由37个氨基酸组成,它与颌下腺和十二指肠Brunner 腺分泌的 EGF(含53个氨基酸)有相同的生物活性,EGF/uro...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宗永,屠柏强, 来源:新消化病学杂志 年份:1996
结肠黑变病18例陈宗永屠柏强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0020主题词结肠镜检查便秘结肠疾病Subjectheadingscolonicdiseasescolonsopcyconstipation分类号R574.62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
[期刊论文] 作者:郑雄,屠柏强,等,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李健,屠柏强,刘进进,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1998
血管活性肠肽(VIP)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关系。我们最近对胃癌(7例)与结肠癌(8例)患者进行了血清VIP的测定,患者年龄41~72岁;男9例,女6例,均未手术。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空腹...
[期刊论文] 作者:戴屹东,李健,屠柏强, 来源:全国生物发光分析学术会议 年份:1999
探讨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胃粘膜氧自由基(OFR)及用抑制试验进行分类。对30例Hp(+)溃疡病患者在抗Hp治疗前后3个月均做胃粘膜OFR测定。根治Hp后OFR明显下降。对发光数2 000以上的标...
[会议论文] 作者:刘进进,屠柏强,戴屹东, 来源:第三届中日消化内镜及胃肠病学术会议 年份:2004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出血中,胃黏膜糜烂是重要原因之一,约10%~60%存在有胃黏膜病变.重度的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一年内的再出血率可高达62%,抗酸剂、质子泵抑制药、硬化剂注射均不能控制其出血.为深入发病机制的研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我们测定PHG患者血及胃黏膜内一......
[期刊论文] 作者:屠柏强(其他),莫剑忠(其他), 来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年份:1986
[会议论文] 作者:屠柏强,许楚白,葛晓川, 来源: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 年份:1987
[会议论文] 作者:李健,屠柏强,刘进进,郑雄, 来源:2007生物物理联合会议、2007全国生物物理学科普教育研讨会、2007首届沪港粤生物物理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医学生物物 年份:2007
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如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等一类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小分子,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脏和胰腺疾病的发病有关,这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氧自......
[期刊论文] 作者:郑雄,屠柏强,李健,陆采葑,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1998
在55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了胃上皮细胞中的活性氧(ROS)水平.用TUNEL法测定了胃上皮的细胞凋亡指数(AI),并根据ROS水平将患者分成4组。结果显示.在ROS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刘进进,李健,屠柏强,王秀玲, 来源:胃肠病学 年份:2003
背景:胃黏膜糜烂是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血清和胃黏膜内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4...
[期刊论文] 作者:李健,屠柏强,戴屹东,胡天喜, 来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199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氧自由基的影响及变化。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对142例HP(+)和72例HP(-)胃炎及溃疡病患者的胃窦粘膜进行氧自由基的测定。并分别用叠氮钠、超氧歧化酶、硫脲和过氧化氢......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宗永,刘进进,屠柏强,吴修珍, 来源:新消化病学杂志 年份:1993
本文对227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结肠炎1299例(57.1%),结肠癌205例(9.0%),结肠息肉及息肉病283例(12.4%)以及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变。男女差别不大,以31-70岁成年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