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0
小麦纹枯病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与流行时期:(1)小麦出苗到返青期;(2)小麦植株拔出第三个茎节(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到成熟。返青后地上部症状消失,出现发病停滞期。病害的消长...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本文报导6种固体培养基上冬虫夏草菌丝的生长速度和4种液体培养基内菌丝的生长量。...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6
禾谷丝核菌细胞为双核,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细胞为多核,这是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之一.禾谷丝核菌菌核表层细胞与内部细胞大小、颜色、细胞壁的厚薄都不相同....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8
作者以大麦和小麦粒为禾谷丝核菌的培养基质,繁殖菌种,接入经用福尔马林消毒的土壤,分别播种经用0.1%升汞水消毒的30种植物的种子或幼芽,测定出19种植物为该菌的寄主。并记载...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2
芝麻茎点枯病(Macrophoma Sesami Sawada)是河南省芝麻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一般田块发病率为60—80%,重的达90%以上,可使芝麻产量损失15.3—18.4%,含油量损失21.8%。 (一)温水浸种...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6
禾谷丝核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5—34℃,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最适为23℃,在37℃温度下停止生长,40℃温度持续19个小时,大部菌核不能萌发出菌丝.60℃热水浸菌核30分钟,65℃...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 来源:河南农林科技 年份:1981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张健, 来源:中国食用菌 年份:1995
本文了五种碳源,五种氮源,五种半组合培养基对羊肚菌丝生长和原基形成的影响以及在五种培养液中菌丝生长量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最好的碳源是蔗糖,其次是葡萄糖和甘油。最好的氮源......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邓健,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86
1980年从小麦发病的茎秆上分离到病菌,并对小麦等多种植物进行了致病力测定。1980年由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害生防室张敦华等鉴定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In 1...
[期刊论文] 作者:熊文梦,尤国信,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9
本文报导竹荪菌 [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pers) Fischer)的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生产种培养基的筛选结果。筛选出的这些培养基比他人报导和常用的茵丝生长速度快...
[期刊论文] 作者:尤国信,尤文辉,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1
作者研究了小麦纹枯病的传染病菌源(Rhizoctonia cerealis)、种子带菌侵染、病菌的侵染时期等问题。研究的结果表明:病株残体,含病残体土壤、土壤中的菌核、带菌的种子都是发...
[期刊论文] 作者:何家泌,朱拙安,尤国信,刘智英,潘仁瑞,張忠濤,喻选俠,張秀芸,,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64
1962年和1963年,分别在信阳和郑州进行三次田间药剂防治小麦条銹病試驗結果表明:在叶面防治效果方面,超过0.5%对氨基苯磺酸10%以上的有0.5%与0.3%“閩农五号”、氟化鈉600倍、10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