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8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宗寿余, 来源:南京农专学报 年份:2001
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研究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世纪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优质与高产相结合、常规育种手段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学位论文] 作者:宗寿余, 来源: 年份:2005
本研究选用我国新近育成的9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以培矮64S为对照,对其在自然条件下的育性稳定性、育性转换特性及配合力进行了较系统地鉴定研究,以明确这些不育系在江苏的利用价值,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取得以下几方面结果: 1、不育系的农......
[期刊论文] 作者:林宗寿,余松柏, 来源:国外建材科技 年份:2002
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结窑、结圈等不正常窑况,严重影响熟料的产质量.通过计算,论证了原料成分的波动将会引起生料率值的很大变化,用传统的钙铁控制方法无法确保生料...
[期刊论文] 作者:杜宗寿,余松柏, 来源:水泥工程 年份:2002
水泥窑经常会发生结窑、结圈等不正常窑况,严重影响熟料的产质量。原料成分的波动将会引起生料率值的很大变化,但用传统的钙铁控制方法无法确保生料率值的稳定。另外,从熟料...
[期刊论文] 作者:林宗寿,余松柏, 来源:水泥工程 年份:2002
(接2002年第5期)上述例子中,如采用钙铁控制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前后的生料配比及生料成分分别见表7,表8....
[期刊论文] 作者:林宗寿,余松柏,, 来源:水泥工程 年份:2002
水泥窑经常会发生结窑、结圈等不正常窑况,严重影响熟料的产质量.原料成分的波动将会引起生料率值的很大变化,但用传统的钙铁控制方法无法确保生料率值的稳定.另外,从熟料结...
[期刊论文] 作者:宗寿余,戴其根, 来源:南京农专学报 年份:2000
1998和1999年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以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汕优63为对照,探讨了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生物学产量高12.1%,经济系数高12.5%。生物学产量高是因为......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宗寿余,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0
研究了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藻浆期上位3叶及茎鞘内储存物对结实率及籽粒产量的作用,并通过调节源、库比例以探讨较高结实率所需的适宜叶粒比。结果表明,茎鞘内储存物......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宗寿余,姚克敏,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03
分析了两优培九稻曲病的发病程度及其与抽穗后0~15 d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易感稻曲病,其发病率与抽穗后0~15 d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温度是影响其稻...
[期刊论文] 作者:陈炳松,宗寿余,吕川根,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2
用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技术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对照"汕优63"的14CO2同化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水稻齐穗后10d、20 d标记,标记后2 h两优培...
[期刊论文] 作者:宗寿余,吕川根,姚克敏,, 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2008
用2006年和2007年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33个种植试验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两优培九垩白率的变异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垩白率...
[期刊论文] 作者:宗寿余,吕川根,邹江石,,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6
用我国新近育成的10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和3个优良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对11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除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
[期刊论文] 作者:宗寿余,吕川根,邹江石,,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7
用我国新近育成的1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5个优良恢复系按NCⅡ设计,对籼型两系杂交稻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9项指标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除出糙率的非加性效应不......
[期刊论文] 作者:王才林,赵凌,宗寿余,朱镇,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4
除草剂抗性基因(如bar等)的利用,为控制杂交稻纯度提供了有效途径。据报道,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已成功地将bar基因导入玉米^[3]、小麦^[4]、大麦^[5]、水稻^[6]、高粱^[7]、油菜和...
[会议论文] 作者:吕川根, 宗寿余, 李霞, 邹江石,, 来源: 年份:2004
【目的和意义】广适性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对于水稻生长广适性的内涵尚不明确,也未见详细论述。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已在南方稻区大范围、大面积种植近二十年,...
[期刊论文] 作者:宗寿余,熊飞,陈相辉,陈义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1
研究了苏玉糯1号颖果的发育规律及其淀粉、蛋白质、脂类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1)颖果中的淀粉几乎全为支链淀粉;(2)在颖果形成的前期以增加水分为主,后期以积累干物质为主;(3...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高艳红,宗寿余,邹江石,,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6
检测了47个水稻籼粳杂种F1的花粉育性,平均值为(79.9±31.2)%,其中68%组合的花粉育性低于90%。研究了代表性组合IR36/Kamairazu不同世代的花粉育性,FI的花粉育性为79.5%,其衍生的63个F2......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李霞,宗寿余,邹江石,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2019
水稻广适性的内涵目前尚不明确,其筛选指标和鉴定方法也未见详细报道。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已在南方稻区广范围、大面积种植近二十年,是2002年以来种植面积遥居首位的杂...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东,朱镇,赵凌,宗寿余,王才林,,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6
利用4个籼型光(温)敏水稻不育系和13个恢复系按4×13 NCⅡ交配设计配组,对F1产量性状和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
[期刊论文] 作者: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5
以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和14个常规水稻品种及用NCⅡ设计杂交获得的42个F1为材料,于分蘖盛期、穗分化期和齐穗期测定了上位展开叶的10项形态因子,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的叶片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