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宗兆锋, 来源:国外农学.植物保护 年份:1994
人工植物免疫控制作物病害是植物病理学领域中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一个方面。本文从生物免疫因子和化学免疫剂的利用上,重点介绍了在烟草、莱蔬、水稻上有效的一些病毒、细菌...
[期刊论文] 作者:宗兆锋,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提取棉花枯萎菌CF3中的15个单孢菌系基因组DNA,用RFLP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可以将15个单孢菌系划分为2个杂交类型.致病性测定没有差异.对于1号和6号单孢菌系中新出现的DNA片断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宗兆锋, 来源: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年份:1986
高粱上的第一种病毒病是Brandes和Klapaak于1923年鉴定的甘蔗花叶病毒,此后描述了15种高粱病原病毒。1962年Tarr评述了高粱病毒病,并且认为这些病毒的危害微不足道。他列出的高粱病毒及类病毒有:甘蔗花叶病毒、玉米花叶病毒、红色条纹病毒、斐济病病毒、宿根甘......
[期刊论文] 作者:J.P.Meiners,宗兆锋,, 来源: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年份:1984
食用豆类是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有25种以上的食用豆为人类提供食粮。根据197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生产年鉴,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和豌豆(Pisumsativum L)是最重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R.W.Toler,宗兆锋,, 来源: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年份:1986
高粱上的第一种病毒病是Brandes和Klapaak于1923年鉴定的甘蔗花叶病毒,此后描述了15种高粱病原病毒。1962年Tarr评述了高粱病毒病,并且认为这些病毒的危害微不足道。他列出...
[期刊论文] 作者:乔宏萍,宗兆锋,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2002
本文对国内外已发现的重寄生菌和种类及其寄生于靶标植物病原真菌的类群作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利用重寄生菌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植物......
[期刊论文] 作者:乔宏萍,宗兆锋,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测定了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重寄生放线菌F46(Streptomyces sp.)和PR(Streptomyces sp.)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镜...
[期刊论文] 作者:乔宏萍,宗兆锋,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2003
果、蔬采后病害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水果和蔬菜市场,化学防治是控制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然而大量使用杀菌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3],迫切需要研究控制采后病害的新方法,开发...
[会议论文] 作者:乔宏萍, 宗兆锋,, 来源: 年份:2004
果实采后病害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水果市场,化学防治是控制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然而大量使用杀菌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迫切需要研究控制采后病害的新方法,开发出新制...
[期刊论文] 作者:郭小芳,宗兆锋,,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2009
通过菌药结合试验,测定了6株生防菌株在套袋苹果和叶片表面定殖能力以及它们对苹果表面真菌的控制能力,并分别测定了其发酵液、菌悬液及发酵滤液对采后苹果灰霉菌(Botrytisciner......
[期刊论文] 作者:郭小芳;宗兆锋, 来源:西藏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章认为,对5株生防放线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确定出菌株SC1、SC1-1、SE2、A3和A4最适宜的培养基分别为SNB、SYB、SYB、SNB和DSB,最适初始pH值分别为7.0、6.0、6.7、6.0、7.0,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48h-72h、72h-96h、48h-72h、72h-96h、48h-72h。......
[期刊论文] 作者:宗兆锋,ALABOUVETTEClaude,等,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1
提取棉花枯萎菌CF3中的15个单孢菌系基因组DNA,用RFLP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可以将15个单孢菌系划分为2个杂交类型,致病性测定没有差异,对于1号和6号单孢菌系中新出现的DNA片断的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郝永丽,宗兆锋,, 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2007
从分离的54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具有很强抑菌活性的4株放线菌(05-5、05-11、05-25和06-6)进行发酵液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6-6的发酵液对4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直径均...
[期刊论文] 作者:宗兆锋,钮绪艳, 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本文就综合运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抑制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简要概述了土壤潜在益菌的人工诱发;向农药处理过的土壤中引入生防菌;抗药性生防菌的筛选和应用;提出了今后该......
[期刊论文] 作者:Phipps,宗兆锋,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86
作物生产中,为防止种子传染或土壤传染微生物引致的病害,通常用杀菌剂处理种子.虽然已登记了几种种子处理杀菌剂,但由于生产技术的改变,病虫害种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在研究病原...
[期刊论文] 作者:Watkins,宗兆锋,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87
近来,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和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是朝着内吸性、甾醇抑制性、并以三唑为基础的广谱性方向发展的.新型杀菌剂的发展目标是防治范围广、施用剂量小、最好是一...
[期刊论文] 作者:高利, 刘杏忠, 宗兆锋,,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王燕,宗兆锋,程联社, 来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对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放线菌的种类、应用方式及作用机理、作用于靶标植物病原菌的类群作了简要综述,分析了利用放线菌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
[期刊论文] 作者:杨之为,李有志,宗兆锋, 来源: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检测了矿物油中保存了14~45年的131株真菌,存活率为44.6%.这些存活菌株分属于真菌4个亚门中的19个属。有一种半知菌系存活达45年。不同保存期限的菌株存活率不同,保存14~16年的存活率为94.1%,26~28年的为100%,30~39年的为24.3%,40~45年的......
[期刊论文] 作者:顾彪,宗兆锋,赵华,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采用菌饼对峙法测定4种放线菌对7种病原真菌的离体颉颃作用。结果发现,SC1,SC11和SE2菌株对所有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C11对各供试靶标菌均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