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孟战赢, 来源: 年份:2008
本试验于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玉米区域创新中心试验地和全自动防雨棚下测坑试验区进行,通过对土壤水肥运移、夏玉米生长发育特点,生理生态效应以及夏玉米的产量品质的分析,较系统的研究了郑州地区夏玉米“以水调肥,以肥促水”的水氮耦合......
[期刊论文] 作者:林同保, 孟战赢, 曲奕威,,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08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防雨测坑模拟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夏玉米蒸发蒸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蒸发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关,干旱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孟战赢,林同保,王育红,,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9
在自然降水和补充灌水(拔节期+灌浆中期)条件下,进行了拔节期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及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降水相比,补充灌水有利于提高百粒重,平均提高1.55g......
[期刊论文] 作者:孟战赢, 韩卫红, 李小东, 郭党,,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9
糯玉米新品种洛白糯2号是洛阳农林科学院和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交系LBN2586为母本、LBN0866为父本于2017年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本文介绍了洛白糯2号的品种来源、...
[期刊论文] 作者:孟战赢, 李小东, 郭党, 韩卫红,, 来源:作物研究 年份:2019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4年(2009~2012年)的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深松40cm+秸秆还田(SSS)、连续深耕+秸秆不还田(CT)、连续深耕(30~35cm)+秸秆还田(CTS)、常规耕作(...
[期刊论文] 作者:孟战赢,王育红,沈东风,席玲玲,,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13
为明确豫西地区夏玉米最优行距,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密度(82 500株/hm2和97 500株/hm2)和5个行距(宽+窄)配置[60cm+60cm(CK)、70cm+50cm、80cm+40cm、90cm+30cm、100...
[期刊论文] 作者:林同保, 孟战赢, 王志强, 支园园,,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8
为了解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夏玉米叶片水分特征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旱作棚条件下研究了全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夏玉米水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水条件下,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小东,孟战赢,郭党,韩卫红,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20
洛白糯2号是由洛阳农林科学院以自交系LBN2586为母本、以LBN0866为父本选育的国审特种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口感好、商品外观优良等特性。2017年通过审定,审定...
[期刊论文] 作者:孟战赢,王育红,王向阳,沈东风,,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11
研究了适宜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和增加密度(60 000+15 000株/hm2)对夏播玉米洛玉8号、郑单958灌浆特性的影响,以借助密度调控灌浆,实现夏玉米高产和源库协调。结果表明:随...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涛, 王育红, 孟战赢, 吴少辉, 张园,,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10
为给超高产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超高产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对照,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麦田研究了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洛麦21号和周麦18的产量及...
[期刊论文] 作者:王育红,孟战赢,王向阳,张园,张高德,,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9
以郑单958、浚单20和洛玉4号为材料,对不同收获期夏玉米子粒长、乳线长、含水量、容重、千粒重及其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豫西生态...
[期刊论文] 作者:王育红,张园,王向阳,孟战赢,张少澜,,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10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水旱2种不同水分处理的1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夏玉米品种灌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明水分对不同生态型夏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金...
[期刊论文] 作者:王育红,张园,王向阳,孟战赢,张劭澜,,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0
采用灌溉处理和自然降水处理2种种植模式和聚类分析法,对1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夏玉米灌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均较自然降水条件下有...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向阳,孟战赢,王育红,席玲玲,沈东风,,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3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82 500、97 500株/hm2)、5个行距配置(60+60、70+50、80+40、90+30、100+20 cm)和4种不同留苗的株距配置(单株、单双、双株、三株)方...
[期刊论文] 作者:孟战赢,王育红,沈东风,王向阳,张向召,, 来源:作物研究 年份:2011
以洛玉8号、登海602和洛玉7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高产条件下的穗位叶硝酸还原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散粉...
[期刊论文] 作者:孟战赢,王育红,沈东风,王向阳,张向召, 来源:种子科技 年份:2011
以洛玉8号、登海602和洛玉7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高产条件下的稳住叶硝酸还原酶(NR)、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则是在......
[期刊论文] 作者:林同保,王志强,宋雪雷,曲奕威,孟战赢,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08
以冬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CO2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小麦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季变化,各生育时期CO2通量日变化均呈倒“U”型,CO2通...
[期刊论文] 作者:林同保,宋雪雷,孟战赢,曲奕威,冯娜,,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7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垄作小麦的水分利用、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的降雨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垄作60%的降雨利用率......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涛,王育红,孟战赢,席玲玲,段国辉,温红霞,,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12
为了了解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双晚"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选用3个半冬性冬小麦品种和3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冬小麦播期、夏玉米收获期对周年产量及水温......
[期刊论文] 作者:孟战赢,蔡海峡,杨浩哲,王跃卿,郭党,李丽峰,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23
为了在豫西地区筛选到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以‘郑青3号’、‘京科932’、‘川单99’、‘郑单958’和‘雅玉8号’(对照处理)为材料,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抽雄吐丝期的光合特性指标和荧光特性指标,结合最终鲜干草产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