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0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8
通过揭示歌德笔下维特这一人物的信仰体系,来反观他与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维特的爱情实际上维特信仰的栖居之所,从而使我们对维特的"信仰悲剧"具有更为深...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兵团党校学报 年份:20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为:牢筑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和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优秀学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学术成果,不断探索本土...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8
《毛颖传》虚构了毛颖、秦始皇两个人物形象,用以托寓现实中的君臣关系,其本事历来众说纷纭。据《毛颖传》作年和秦始皇形象特征可知,在韩愈经历的代、德、顺、宪、穆五朝中,...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马燧家族在中唐德宗朝煊赫一时。随着马燧的殁亡,其子孙难守家业,三世即离析衰败。通过史传、墓志等材料,可大致窥见马燧家族由盛而衰的这一过程。韩愈早年衔恩于马燧,又与燧...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在韩愈生平研究中,有关韩愈自请分司东都事,自其身后迄今的一千二百年间众说纷纭,成为一桩悬而难决的疑案。为此,笔者别进一解:此案当与翰林学士院人事倾轧密切相关。今从韩...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赵氏孤儿故事在京剧舞台上的演绎,大致可归为两类:一是《八义图》系统,二是晚出的《赵氏孤儿》。《八义图》充分展现了不同境遇之下义士群体的自由意志与道德精神,而《赵氏孤...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21
韩愈、卢仝的两首《月蚀诗》以奇崛诡怪的天象书写托讽现实政治,在韩孟诗派建构中具有独特价值.二诗共同面对两类"前文本":一类是以《削夺王承宗官爵诏》为代表的政治文本,另一类是唐人天学文本.通过互文关系的疏证,可以考明二诗均以元和四年至五年成德镇帅王承......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治理现代化研究 年份:2018
摘 要:在我国灿烂悠久的思想文化史上,从孔子到韩愈,确立了古代中国话语建构的原则与方法。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强势话语的影响。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提高话语权,就必须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8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诚意求谏、虚心纳谏和魏徵随事进谏的故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众所周知,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君主与臣子始终处于尊卑分明的势位格局之中,并...
[会议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全球化与中文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关于《毛颖传》一文的寓意,前辈学者或以韩愈自寓身世,或指出"君臣之道"这一托寓主题,皆具创辟之功.①然而,学者们多从论赞处"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数语出发,对传主毛...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20
眾所周知,毛泽东一生与中华文化经典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还是戎马倥偬的革命岁月,一直到江山红遍的晚年时光,毛泽东始终手不释卷,孜孜以求。对于这位伟大领袖而言,阅读中华文化经典不仅是繁忙工作之余的消遣,同时也贯彻着去粗取精、古为今用观念......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2021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至六年间,韩愈、卢仝等人在东都洛阳的交游唱酬,是韩孟诗派发展成熟的一个关键节点。其间,卢、韩相继创作了《月蚀诗》和《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以奇崛诡怪的天象书写托讽现实政治,被视为“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的双子奇作。......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4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对杜甫相关诗作及其职官、章服等问题进行一系列考辨,论证“杜甫为郎离蜀”、“杜甫在严未殁时去蜀”二说不能成立。杜甫去蜀的原因仍应以《旧唐书》“...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韩愈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宗匠巨擘。历代学者在韩愈作品上用力甚勤,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从中可以提炼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整理与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方法。今以韩愈诗为例,千年学术史里涌动着学术思想变革与学术方法创新的潜流,诸如典故注释之边界,标点......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21
[GK2!2]摘要:韩愈、卢仝的两首《月蚀诗》以奇崛诡怪的天象书写托讽现实政治,在韩孟诗派建构中具有独特价值。二诗共同面对两类“前文本”:一类是以《削夺王承宗官爵诏》为代表的政治文本,另一类是唐人天学文本。通过互文关系的疏证,可以考明二诗均以元和四年至五年成......
[期刊论文] 作者:孙羽津,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20
陈寅恪与朱自清之间的学术互动,是现代学术史上鲜为人知而又耐人寻味的生动案例,集中体现于《韩愈与唐代小说》一文从退稿到刊用长达十余年的曲折历程之中。陈寅恪的撰述宗旨,不止于文学史考证,而是以西学之道,还治西化迷思,为韩愈古文及其儒道正名,以述学姿态......
[期刊论文] 作者:周颖,孙羽津,, 来源:世界文学 年份:2017
如果说,有人记得自己刚出生时候的事,那无疑是个笑话。摇篮时代的事情,我们自己是无意识的。当然,这种状态倒也无关紧要。在字典里,摇篮的意思是“摇车儿”。我小的时候,既没...
[期刊论文] 作者:周颖,孙羽津,, 来源:世界文学 年份:2017
《东京日日》和《东京朝日》刊登了特派记者撰写的《宁都访问记》,我读得饶有趣味。宁都是瑞金以北的小城,与被称为“红都”的瑞金同为中华苏维埃东部的中心城镇。现在,这片...
[期刊论文] 作者:阿部知二, 周颖, 孙羽津,, 来源:世界文学 年份:2004
吴心波君是我的恩人。那是在战争最后一年冬日的上海,我居无定所、囊中羞涩,潦倒极了。如果没有吴君的帮助,我不知道要落到什么田地。还记得那时我辗转了数家旅店,才搬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