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6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研究十分繁荣和丰富,但与西方相比,体系不完备、理论不系统。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和系统理论阐述始于王国维,他创立了中国悲剧和崇高两个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6
老庄自然生态美思想鲜明而独特,它在更高意义上阐发的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其哲学基础是其以“道”为核心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老庄祟尚自然美,把自...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在中国学术史上,道家老庄最早建立了以“道”为核心和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老庄在哲学问题的阐释中又触及到了关的本质、关感、关的创造等多方面问题。他们以“道”为哲学基础,以......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道家作为中国的美育流派之一,建立了以'自然'为核心,以'反观内省'为手段,以颐养生命为目的的美育思想体系,但它一直作为美育潜流存在,学术界对此关注甚少.本...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05
远古时期人们就重视生态问题。先秦道家建立起了以“道”为核心,从“道法自然”出发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在更高意义上阐发了人的审美活动,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道家崇尚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老庄所谓的巧与世俗之巧不同 ,老庄认为真正的人工创造之巧乃“无为”而致 ,人的工巧无法比拟 ,但人的创造不是不可以体现真巧 ,只要创造主体能体“道” ,通过长期不断的技巧...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老庄哲学本意并非论艺术技巧,而是论"道"。"道"是他们为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自由而找到的一种实现精神自由的方式。先秦学术文、史、哲不分,老庄的艺术技巧理论就融汇于...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空白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 ,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往往与空白有密切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古今理论都有阐述 ,艺术实践上也得到了证明。所以艺术美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就在于空白...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艺术美的显形形态多种多样 ,空白是其中的一种 ,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往往就存在于此。关于这个问题古今都有理论阐述 ,艺术实践上也已得到证明 ,所以艺术美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就...
[会议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 年份:2004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日益激烈的竞争,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空前重功利时代。量化考核、硬性标准、指标评价使现实社会物质品质下降,艺术品格下滑,平常之心失衡。这是重结果轻...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庄子学说本意不在论审美欣赏,而更多的是政治哲学,但其包含的智慧是丰富而普遍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欣赏理论和思想.庄子认为,审美欣赏的本体源于'道&#...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无论中西,美育历史悠久,作用突出。但在中国当代,美育发展十分曲折。究其原因,对美育本质理解的模糊和苍白是其关键因素。美育不是教育的附属,也非美学的附属,也不是美学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庄子以自然为美,反对人对自然的破坏.他认为人在对象面前玩弄小技巧,为了某种目的有意地雕琢,无真情弄虚作伪,不考虑对象本性而按照主观意志对对象加以雕琢都是对美的破坏,是...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4
自由是一切人学都涉及到的问题。儒家学派的自由以符合仁义道德为前提,是一种"消极的自由",某种程度限制了自由,给美留下的空间极小;法家的自由建立在维护某一集团法规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庄子哲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情向往和追求。而他的生命意识又浸润着浓厚的悲剧美学意蕴,表...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教育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美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手段,其内容也应该是崇高的。崇高美育对于崇高人格美的塑造责无旁贷。这是崇高的审美特质决定的,特别是在...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1998
艺术创造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它与主体的创作心理有密切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创作心理的功能起到了其他思维条件不可代替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先哲老子、庄子及艺术家陆机、...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1
在文论史上,刘勰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从他的文艺理论著作中又明显地显示出道象的思想,却又与道家思想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他的美学思想是儒道美学思想的完美融合....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辽宁教育研究 年份:2005
一、对目前教材与教法存在的模式与现状的反思近二十年,我国通行的教材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自编教材和自选教材,二是全国统编教材.这些教材有的沿用上世纪60...
[期刊论文] 作者:孙殿玲,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庄子论美感与众不同,他从哲学层面探讨了最符合人自身、最有利于人的生命活动的感受,提出了"至乐"的概念,即人的最大的快乐就是"至乐"."至乐无乐",是他的美感论的核心.他所谓的美感,是哲学之"道"向美学的演化.表现出的"无乐",是人超越外物、理解人生宇宙的本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