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9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孙柏锋,, 来源: 年份:2007
随着隔震与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隔震与耗能减震技术已经从研究领域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已经正式编入了关于耗能减震的条文。橡胶支座隔震...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柏锋, 潘文,, 来源:世界地震工程 年份:2007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指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柏锋,潘文, 来源:山西建筑 年份:2008
针对多层隔震结构提出了两阶段设计法的概念,以四层多层框架结构体系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设计方法具有简便、符合工程应用的特点,且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周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广宇,孙柏锋,, 来源:山西建筑 年份:2008
对隔震建筑进行了介绍,简要概括了隔震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结合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引入了隔震结构两阶段设计法,详细阐述了隔震结构时程分析、上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柏锋,潘文, 来源:世界地震工程 年份:2008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提出了针对隔震装置设计的隔震结构两阶段设计法。该方法在项目的方案阶段,根据项目的基本情况采用简化估算方法对隔震层进行估算,...
[会议论文] 作者:褚青青,孙柏锋,, 来源:建筑结构 年份:2010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通过引入隔震结构两阶段设计法,对确定上部结构的减震效果以及水平位移控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高层建筑隔震后同样能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隔震结构两...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柏锋, 张哲睿, 来源:建筑结构 年份:2021
屋面钟塔会影响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屋面钟塔所占比重较大时,影响将不能忽略。有必要对屋面钟塔对隔震结构受力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对此本文以8度区某学校建筑为例加以说明。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隔震设计时应对屋面钟塔与主楼结构整体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屋面钟塔与主......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柏锋,李海山,钟阳,, 来源:建筑结构 年份:2010
在工程抗震设计中,上部结构嵌固位置的确定是设计的出发点,而同一结构单元的不等高嵌固问题长期困扰设计人员。针对一极为少见而又颇具代表性的工程实例,通过概念分析和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董廷顺,杨超,孙柏锋, 来源:云南建筑 年份:2021
结合地下室典型柱跨算例,总结了柱下桩基承台设计的若干注意事项....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柏锋,米俊丞,马俊, 来源:工程技术研究 年份:2021
文章以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某高层钢结构为例,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在高层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不屈服仅提供抗侧刚度,结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满足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通过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
[期刊论文] 作者:张哲睿,孙柏锋,高琼瑶, 来源:云南建筑 年份:2021
云南基督教神学院项目结构设计过程中,在教堂造型设计,外立面表达及结构选型及上部方案确定及上部方案计算上不乏亮点,教堂大厅单体为双坡双层屋面,建筑效果为单层,结构计算最终为双层计算,且经过多种计算软件,多种计算假定包络,以最经济简洁的结构形式完成建筑......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柏锋,王广宇,潘文,陈华,, 来源:建筑结构 年份:2013
隔震结构所采用的材料与传统抗震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设计方法也有差异。以抗震了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某小区高层隔震结构为例,重点介绍了规范对隔震计算分析的相关要求、竖向地...
[期刊论文] 作者:张强强,潘文,白羽,孙柏锋,宋景旭,, 来源:低温建筑技术 年份:2013
隔震结构两阶段设计法包括简化估算和时程分析。简化估算阶段用于隔震方案的初步确定,将上部结构简化为单质点体系,估算结构的自重和自振周期,再通过预期的减震目标及反应谱,推算......
[期刊论文] 作者:余文正, 孙柏锋, 应伟, 董廷顺, 来源:工业建筑 年份:2020
本文对高烈度区的高层建筑采用不同隔震方案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单一铅芯橡胶支座隔震、单一天然橡胶支座隔震、铅芯和天然橡胶支座混合隔震,以及上述方案分别与粘滞阻尼器组合的混合减隔震共六个方案。采用粘滞阻尼器和天然橡胶支座混合减隔震方案,并以......
[期刊论文] 作者:孙柏锋, 邵一凡, 余文正, 涂墨云, 董廷顺, 来源:建筑结构 年份:2021
高层建筑采用BRB和VFD并列混合被动控制模式,能充分发挥两种阻尼器的优点,更好的达到预期的减震效果。本文以某一高层医疗建筑为例,对传统抗震结构、BRB减震结构、VFD减震结构、BRB和VFD混合减震结构等5个模型进行了小震、大震下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层......
[期刊论文] 作者:余文正,孙柏锋,杨瑞欣,张龙飞,陶忠,潘文, 来源:建筑结构学报 年份:2020
基于《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加速度反应谱,采用常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分析了100个单自由度隔震模型,并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常规等效参数计算方法配合《隔标》进行等效线性化分析时,隔震支座位移计算结果偏大,偏大均值约为1.5倍。为提高基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