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1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新,孙彤玉,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1990
一、引言核化学通过观察核素的放射性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原子核结构,它是放射化学与原子核物理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早期核化学研究完全依赖于核反应产物的放射化学...
[期刊论文] 作者:孙彤玉,李文新,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7
用核化学技术研究了8.2,12.1,16.2,20.2和24.2MeV/u^40Ar离子和^197Au的相互作用中,反应余核的激发函数和碎片的反冲性质,根据反冲性质讨论了各种反应余核可能的生成机制,指出裂变产物截面和重靶余核生成截面与^40Ar离子能量......
[期刊论文] 作者:孙彤玉,李文新,傅民,赵莉莉,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1
目前,从14MeV中子诱发裂变的实验数据中,已对若干锕系核裂变的质量产额作过较为完整的测定。研究过的核素有~(232)Th,~(233-236)U,~(238)U,~(239)Pu,~(240)Pu,~(242)Pu...
[期刊论文] 作者:张翔,李文新,尹新民,孙彤玉,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5
用放射化学方法测量了40MeV/u ̄(40)Ar、10.5MeV/u ̄(84)Kr、80MeV/u ̄(16)O、135MeV/u ̄(12)C+ ̄(nat)W反应中Hf的生成截面,得到了Hf的同位素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HIRFL能量的重离子和丰中子重靶作用,能以一定的截面生成A>170区丰中子新核素,N/Z值高的炮弹有利于丰中子......
[期刊论文] 作者:尹新民,李文新,张翔,孙彤玉,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5
使用离线y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40MeV/u40Ar和Cu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生成截面和前向平均反冲射程FW值.根据电荷分布假设得到了靶余核的质量产额分布.从FW值导出了重离子碰撞中的线性......
[期刊论文] 作者:尹新民,张翔,孙彤玉,秦芝,赵莉莉, 来源:核技术 年份:1997
利用离线γ能谱法,在由25MeV/A40Ar+Se反应制备的多种示踪剂中共鉴别了24种元素的47种放射性核素。其中寿命最长的核素是22Na(T1/2=22780h),寿命最短的核素是81gRb(T1/2=4.58h)。Using off-line gamma spectroscopy, 47 radionucli......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新,孙彤玉,吴定清,赵莉莉,靳根明,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4
在92和71MeV16O离子与115In的相互作用中,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20个反应余核的角分布和微分射程分布.分析了这些余核的生成特征,指出随着碰撞参数的增加,反应机制从全熔合经过质量和动量转移逐渐减小......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新,孙彤玉,郑蔓艽,董天荣,孙秀华,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83
在核化学研究中,对稀土核素生成截面的资料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在各种能量的轻粒子引起重核的裂变,或者在重离子引起的核反应中,稀土核素都构成了核反应产物中相当大的一部...
[期刊论文] 作者:秦芝,李文新,尹新民,张翔,孙彤玉,赵莉莉,王肖萱, 来源:核物理动态 年份:1996
介绍了一种新型放射分析手段—多重示踪剂,报道了日本RIKEN有关多重示踪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了该技术的一些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在HIRFL上开展多重示踪剂研究的可行性.This paper intro......
[期刊论文] 作者:赵莉莉,李文新,孙彤玉,吴定清,孙儒林,尹新民,靳根明,李新,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4
在最高能量为47MeV/u的^12C离子和Mylar、天然铜或^93Nb相互作用中,用离线γ能谱法测量了^7Be的放射性活度,观察到的^7Be起源于入射^12C炮弹的碎裂和靶碎裂两种过程。估计^7Be的产额为1.1×10^7Bq/μA·h(单位中的μA是粒子......
[期刊论文] 作者:孙彤玉,李泽,李文新,吴定清,赵莉莉,孙儒林,尹新民,敬克兴,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3
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20.5、24.0、27.5、31.1、34.8、38.5、42.3和46.4MeV/u的~(12)C离子和铜相互作用中36个反应余核的激发函数。从这些数据得到了A=48和A=56质量链的电荷分...
[期刊论文] 作者:孙彤玉,李泽,李文新,吴定清,罗清政,孙儒林,赵莉莉,尹新民,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4
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20.5、24.0、27.5、31.1、34.8、38.5、42.3和46.4MeV/u的^12C离子和铜相互作用中39个放射性靶余核的生成截面,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了电荷分析,质量产额分布以及平均激发能,实验的质量产额分布与级联的两体衰......
[期刊论文] 作者:吴定清,李文新,孙彤玉,孙儒林,赵莉莉,尹新民,靳根明,李泽,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5
使用离线γ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定了20-46MeV/u^12C离子和Cu相互作用中剩余核的前向平均反冲射程。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了所有碰撞参数积分的平均线性动量转移和初始复合体系的平均激发能......
[期刊论文] 作者:孙彤玉,李文新,吴定清,孙儒林,赵莉莉,戚大海,郑玉明,萨本,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1
利用核化学技术中的离线γ能谱法测定了46MeV/A ~(12)C离子与~(93)Nb相互作用中50个靶余核的生成截面,通过高斯函数拟合得到了电荷分布及质量分布。平衡统计碎裂模型的计算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新,孙彤玉,孙秀华,张天梅,郑蔓艽,董天荣,傅民,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80
在14.7兆电子伏中子引起~(238)U裂变中,用放射化学方法测定了~(82)Br、~(132)I、~(136)Cs、~(140)La4个独立产额以及~(95)Zr、~(97)Zr、~(99)Mo、~(131)I、~(133)I、~(134)I...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新华,李泽,敬克兴,刘永辉,郑玉明,萨本豪,李文新,孙彤玉,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4
利用离线γ能谱法,测定了18.8-46.2MeV/u的^12C离子与^93Nb相互作用中43个靶余核的激发函数。这些激发函数值随着入射能的变化大体上分为三为在,定性显示了熔合-碎裂模型对于热核的类蒸发,类裂变和多破碎三......
[期刊论文] 作者:孙彤玉,李文新,吴定清,孙儒林,赵莉莉,戚大海,郑玉明,萨本豪,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1
利用核化学技术中的离线γ能谱法测定了46MeV/A ~(12)C离子与~(93)Nb相互作用中50个靶余核的生成截面,通过高斯函数拟合得到了电荷分布及质量分布。平衡统计碎裂模型的计算成...
[期刊论文] 作者:张翔,李文新,孙彤玉,尹新民,秦芝,赵莉莉,吴定清,郑纪文,刘国兴, 来源: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年份:1996
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6.3—24.6MeV/u40Ar+natW反应中Hf的生成,得到了Hf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反冲性质和同位素分布.指出利用HIRFL能量的重离子和丰中子靶核作用,能以一定的截面生成A>170区丰中子新核素.利用中能重离子......
[期刊论文] 作者:吴定清,李文新,孙彤玉,孙儒林,赵莉莉,尹新民,靳根明,李泽,敬克兴,李新华,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5
使用离线r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20-46MeV/u ̄(12)C离子和Cu相互作用中剩余核的前向平均反冲射程。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了所有碰撞参数积分的平均线性动量转移和初始复合体系的平均激发能,实......
[期刊论文] 作者:赵莉莉,李文新,孙彤玉,吴定清,孙儒林,尹新民,靳根明,李新华,李泽,敬克兴, 来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年份:1994
在最高能量为47MeV/u的 ̄(12)C离子和Mylar、天然铜或 ̄(93)Nb相互作用中,用离线γ能谱法测量了 ̄7Be的放射性活度,观察到的 ̄7Be起源于入射 ̄(12)C炮弹的碎裂和靶碎裂两种过程。估计 ̄7Be的产额为1.1×10 ̄7Bq/μA·h(单位中的μA是粒子pA),讨论了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