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6
作者用15%磺胺异恶唑液(Gantrisine)每日4次滴眼,4%的溶液每周3次结膜下注射和口服磺胺异恶唑片每日2.5克治疗6例活动期沙眼和血管翳。共中5例经治疗30~90天,病情全无好转。...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4
本文复习自1959年以来,经全身应用皮质素疗法而发生的十余例顱内压增高所致的视神经乳头水肿的文献,并报告一类似病例。该例发生于12岁小儿,因传染病后每日口服合成氢化皮质...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5
方法和材料:应用于临床的 Digoxine 有二种形式:一种是片剂,每片0.25毫克,另一种是静脉注射用的安瓿制剂,每安瓿含0.50毫克。它是一种纯葡萄糖苷由毛地黄叶中分离出,具有各...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6
作者等复习了冷冻疗法在眼科应用的历史,适应症和它对眼组织的影响后,乃将家兔眼的角膜霉菌病用冷冻疗法做了实验研究。Scholar(1910)首先用二氧化碳干冰冻凝家兔巩膜导致视...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骨科 年份:1964
自从发现磺胺类和抗菌素药物以来,治疗泪道疾病不仅减少了并发症,而且大大降低了泪道手术的百分率。虽然如此,手术仍不能完全解决泪器排泄障碍的问题,复发和失败之例仍占较...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武汉新医药 年份:1979
病源脉络膜肿瘤几乎发生在50~60岁间,然而多年来也见于年青人。郭秉宽在65例葡萄膜肿瘤中的40例脉络膜肿瘤仅2例发生在19~20岁。年龄最小的可为3岁和出生后9个月。Wider 和 Pa...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眼科学分册 年份:1978
作者于1961曾在法国眼科学会上报导参观波兰眼科学术界的情况,当时波兰处在战后困难时期,但眼科学界仍有Krwawicz教授在Lublin发明了晶体冷冻摘出术,Kapuscinski教授在Wrocl...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年份:1982
青霉胺治疗类风湿性多发关节炎,Wilson氏病和某些重金属中毒已有十余年历史。眼球内铜性异物,手术治疗往往失败。遗留眼内则迅速出现铜沉着症,破坏视网膜,引起并发性白内障...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5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原因尚不详,垂体的作用在本病中还不很明显,但由于下列的一些事实便忆断间脑垂体紊乱在视网膜变性中的影响;从解剖学方面观察,Roussy,Oberling 曾报告...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眼科学分册 年份:1977
继Riaskoff和Urrets-Zavallia之后,作者等对某些类型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采用特殊的光凝治疗方法。 1.治疗方法:在沿着视乳头和赤道之间所有静脉主干有规则地凝固,按照所推...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4
作者报告1例右侧泪囊痣癌。患者男性36岁, 除右侧流泪和泪囊部肿胀外,泪道畅通。肿块与骨粘连,与皮肤游离,视力良好。手术时发现泪囊区黑色肿瘤,有包膜伸入上颌窦。摘出后4...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4
本文在回顾了前房内上皮侵入的文献后,在病理解剖学方面将共分为二型:单纯性上皮形成和囊肿性上皮形成。在前者的连续切片中经常发现:创缘瘢痕This review of the anterior...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4
高度隆起的视网膜脱离预后较严重。除了常规手术外,须采用特殊的术前和术时措施。(1)术前措施:病人双眼包扎,仰趴3日再检查。若脱离部位在上部视网膜,则垫高床尾,令头部稍低...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4
上皮侵入前房的二种临床形态:除了 Perera 所称的外伤后出现的虹膜上皮珠外,白内障手术后只发生单纯性上皮形成和囊肿性上丕皮形成Two Clinical Morphologies of the Epith...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6
自1961~1963年在沙眼病人施行了20例角膜移植手术,共中13例为穿通性,多数为角膜混浊和角膜葡萄肿;5例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2例中央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原因不详的角...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6
冷冻手术学并非新发现,Scholar(1903)和Bietti(1930)早就用来使视网膜和脉络膜发生粘连,可惜当时未能设法控制冷冻的程度。只是近5年来,冷冻手术学再被应用于眼科,并且创造...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4
Hémoclar 是由植物提出的半合成类肝素,或名SP54(德国产品)。除了它的抗血凝作用很微弱外,其它特性犹如肝素。肝素在治疗血栓形成中虽有肯定效果,但在眼球血栓形成中使用,...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年份:1982
带状角膜病变是由于钙沉着于角膜表层,故用络合剂EDTA治疗可使之溶解而无害。作者等报导的典型病例如下: 一位22岁男病人,因左眼近8天来发红、畏光流泪。自6岁时远视散光矫...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眼科学分册 年份:1978
近年来对于光凝治疗脉络膜肿瘤引起了注意和寄于很大希望。Meyer-Schwickerath(1952)治疗一例隆起+4.00D,面积达7PD的肿瘤至今病人仍健康活着。Vogel(1960)曾公布60例脉络膜...
[期刊论文] 作者:孙信孚,, 来源:医学文摘(眼科学) 年份:1964
作者多年来常规的一次摘出双眼白内障达300例。因优点颇多,即使双眼白内障程度不等,视力相差悬殊,例如一眼视力在0.1以下,他眼则在0.5左右者亦属适应范围。共理由是:(1)老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