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9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鉴星,孙传渭,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4
以隐性无腺体陆地棉作母本,比克氏棉作父本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杂种[(AD)1G1],该杂种完全表达了比克氏棉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Gl^bic)的特征,F9胚无腺体,F1植株有腺体。位于G1染色体组上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Gl^bic对......
[期刊论文] 作者:梁正兰,孙传渭,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年份:2002
The new technique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was created in Gossypium, which could remarkably overcome abortion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nd hybrid st...
[期刊论文] 作者:孙传渭,梁正兰,,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86
本文用等电聚焦技术,对棉属15个种及4个栽培种的23个品种的种子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结果如下:(1)同一棉种不同品种的酶谱完全相同。(2)不同染色体组群之间酶谱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孙传渭,邱仲锦,梁正兰,,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83
本文报道了陆地棉和中棉间正、反交时,喷施植物激素(GA_3、NAA)后,对杂种胚胎发育的影响。观察发现:1.外源激素对棉花授粉受精速度的影响不显著。2.陆地棉×中棉时,外源激素...
[期刊论文] 作者:梁正兰,孙传渭,刘棣良,姜茹琴,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78
本世纪三十年代,许多遗传学家对棉花种间杂种的细胞学作了研究。四十年代对秋水仙精加倍技术的应用和五十年代杂种胚胎学的进一步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以后克服种间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志龙,姜茹琴,何鉴星,张欣雪,孙传渭,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7
本文研究了棉属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L.,(AD)2]x拟似棉[G.gossypioides(U1br)Standley,D6]F_1植株的减数分裂及不育花粉的形成过程。F_1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平均染色体构型为24.86Ⅰ+6.98Ⅱ+0.05Ⅲ。F_1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
[期刊论文] 作者:何鉴星,孙传渭,姜茹琴,王志龙,张欣雪,李爱国,李增书,赵国忠,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1996
陆地棉科遗2号×中棉完紫的种间杂交衍生后代群体中分离出一株矮秆小叶突变体,经多年选择育成了矮早棉1号。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矮早棉1号成熟时,株高只有45cm,不到正常陆地棉的1/2。遗传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何鉴星,孙传渭,邱仲锦,刘棣良,张欣, 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2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论文] 作者:赵国忠,冯恒文,李爱国,李增书,眭书祥,梁正兰,姜茹琴,孙传渭,钟文南,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1994
1974~1993年间,用棉属8个野生种两个二倍体栽培种作父本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从其后代中,选育出10个具有丰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和128个各具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其中6个已参加了省级以上区试。......
[期刊论文] 作者:牛永章,张原根,郭宝德,黄穗兰,李柄林,张伯静,梁正兰,姜茹琴,孙传渭, 来源:中国棉花 年份:1998
选用棉属2个栽培种和5个野生种通过杂交—培育—选择—鉴定—繁殖,创造出抗病、抗虫、抗旱、优质纤维、特早熟等9种类型76个各具不同优异性状的新种质系。The results showed tha......
[期刊论文] 作者:姜茹琴,梁正兰,钟文南,何鉴星,王志龙,孙传渭,张欣雪,赵国忠,李爱国,冯恒文,李增书,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6
棉属野生种索马里棉种(G.somalense,Hutch)原产于非洲东北部沙漠地带,属于E_2染色体组,2n=26.该棉种具有抗干旱和抗棉铃虫特性,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棉种的开发和利用,至今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何鉴星,孙传渭,刘棣良,赵国忠,李爱国,牛永章,王家典,王远,梁理民,王留明,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份:1999
长期以来棉花育种的主要手段一直采用品种间杂交和系统选择方法,由于所有栽培品种都起源于少数共同原始类型,亲缘关系过近,遗传基础贫乏,致使育成品种的增产幅度小、退化快,经济性......
[期刊论文] 作者: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何鉴星,孙传渭,邱仲锦,刘棣良,张欣雪,赵国忠,牛永章,王家典,王远,梁理民,王留民, 来源: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年份:2001
创立的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对克服杂交不孕及F1不育性取得重大进展;获得了栽培种间(4n与2n)70个组合及陆地棉与14个野生棉种间大批量的高代种质资源,并已育成8个新品种,4个来自陆地棉x中棉,另外4个来自陆地棉与4种野生棉的杂种,为我国首次育成,其中石远321(冀棉24)为近年来国家区试中增产幅度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