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4
"少数民族美学"在中国美学界长期被忽视,这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中国美学界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二分天下格局的制约。事实上,少数民族美学可以从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和事...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一书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以性为主题,作品表达了对父权社会的反抗。性,作为折射社会权力结构的一面镜子,被提升到政治、文化的高度。同时,作为潜...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早在春秋时代,侠已有零星活动,但以团体的自觉的方式出现的侠则源于战国墨侠。纵观中国古代侠的变迁,从先秦而两汉,而唐宋、而明清,渗透于侠的意识当中的仍是封建的纲常观念...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我们试图探讨的是学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中的位置与作用。具体而言,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被忽视的学者在场;2.遗产学者的角色与功能;3.学者的诉求;学者的在场会在不同层面对遗......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传统民族志将作者视为当地文化的代言人,民族志作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而叙述声音呈现出独白的特点。事实上,合作与对话是田野中存在的现实。一方面,人们寄希望于“对话性文本”......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从叙述时间的四个关键概念一停顿、频率、时序、共时性,叙述空间的三个层次——自然空间、社会文化空间和文本空间入手,探讨中国科学民族志叙述时空的特点,以发现其异于西方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我们承认人类学、民族志等概念来自西方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方志学意义的民族志对人类学意义民族志构成的影响和渗透。一方面,方志民族志与人类学民族志共享着“志”的功能,即对资......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民族志中描写不同文化持有者初次遭遇情形的“抵达情景”,特别能够反映文化间相互试探、互动的微妙所在。由于本土文化内部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足以产生研究者的文化“敏感”,中......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一、两难的选择世界上的每个个体总是被动地附属于或主动地依附于某个群体,“我是某族人”“我属于某群人”的归属感会使我们内心获得宁静,这就是所谓族群认同或者文化身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与我们通常将灵魂视为与身体对立的精神实体不同,藏族的民间信仰中,灵魂往往与一些具象的物质,如风、马、光等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此外,具有固定形体的灵魂还常寄附在树、湖、...
[期刊论文] 作者:李立,娥满,,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通过梳理西方美学史从康德、荣格、阿恩海姆到康定斯基这四位美学家关于艺术形式的观点、思路,本文考察了纯粹形式、原型形式、格式塔形式和抽象形式这四种艺术的先验形式论...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李立,,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08
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为例分析经典民族志的叙述者,可以发现:在可感知度方面,它是"内隐叙述者",它的声音往往隐藏在文本中,不易被察觉;在叙述的参与程度上,它是处在事...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李立,,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以是否迷信为标准来评判中国文化显得不合时宜,但涉及鬼神、驱邪、风水等民间信仰、仪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会被放到迷信的定义中加以评定。与迷信标准类似的,是文化价值判...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 李立,,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曼荼罗是佛教密宗的一个重要图符。多年来,它被赋予不同层面和论域的解释。这些解释要么冲突,要么雷同,要么缺乏合理的对话,以至于曼荼罗被包裹在历史与解释的层层迷雾中。在...
[会议论文] 作者:张煜, 娥满,, 来源: 年份:2016
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化理论家之一,因其对技术社会的严厉批判被人称为悲观主义者,而维利里奥本人认为没有所谓的悲观主义者,只有现实主义者,...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李立,,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汉语“民族志”一词有两个来源,一是汉语“民族”与中国传统史志之“志”的合成词,二是对应于英文Ethnography的汉语译名。后一种意义的“民族志”是我们探讨的对象。民族志(Eth......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李立,,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尝试从前验的观点,对文学理论概念——“原初诗”作出界定:“原初诗”是前验世界的无名状态向经验世界的有名状态转化,但又没有完全实现这种转化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诗性“语言”......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李立,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从经验的角度看:艺术的再现和表现可以分别这样定义:再现是主体通过客体的外在属性去反映客体的内在实体本质;表现则是主体通过客体的外在属性去表现自身的内在实体本质....
[期刊论文] 作者:娥满,李立,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回顾近20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它的概念定位与实践运动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作为一个从学术之外生成的概念,它要求实践层面的操作性以及关涉到国际国内政...
[期刊论文] 作者:李立,娥满,, 来源:普洱 年份:2008
中心与边缘:关于茶的权力改写按惯例,茶分绿、红、青、白、黄、黑六种。绿茶以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为代表品种。红茶中安徽祁红、云南滇红最知名;青(乌龙)茶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