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01
简要介绍了近五年来热河生物群研究的一些重大进展,讨论了该生物群中两栖类、长羽毛恐龙、哺乳类、被子植物等化石的一些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指出热河生物群包含着鸟类、真兽...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辽宁西部及其邻区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和道虎沟生物群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在鸟类起源及其早期分异、羽毛起源及其早期演化模式、真兽类起...
[学位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份:2003
近几年来,中国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尤其是一系列长有羽毛(皮肤衍生物)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发现,为鸟类的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及鸟类飞行的陆地奔跑起源假说提......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1996
瓣甲鱼类在我国泥盆系中分布较广,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根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我国的瓣甲鱼类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组:拟瓣鱼-广西瓣甲鱼组合,宽头鱼带,中华瓣甲鱼-西南瓣甲......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世界地质 年份:1996
南非最古老的Brithopodine型恐头类化石与俄罗斯的Syodon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它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该类动物的地理分布,而且进一步表明,晚二叠世时,南北大陆的异齿兽类(兽孔类)可相当自由地进行交流。......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2001
孔子鸟(Confuciusornis)是最早具有角质喙及尾综骨的原始鸟类化石,同时兼具明显原始和显著进步的特征,在研究鸟类的早期演化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孔子鸟头骨为典型的原始...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世界地质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北京地质 年份:2001
北京朝阳门地区一件不完整的下凳骨化石,代表了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德氏水牛(Bubalus teilhardi)在北京城区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古气候学意义,该化石的发现表明,北......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4
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恐龙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是热河生物群中恐龙皮肤鳞片的又一次记录.这些鳞片的形态以不规则多边形为主、互不叠覆,同时鳞片的大小、排列方式等随...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份:2004
辽西冀北晚中生代已记录的蜥蜴类化石共4属5种,及2个未命名属种.这些化石自下而上可划分4个蜥蜴类化石带:中侏罗世杨氏矢部龙带(Yabeinosaurus youngi Zone)、早白垩世早期长...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海洋世界 年份:1998
在地球的演化历程和脊椎动物的发展历史中,中生代(距今约2.45亿~0.65亿年前)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庞大的恐龙家族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翱翔,鱼龙、蛇颈龙等则又重新回到海洋中...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自然杂志 年份:1999
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已有70年研究历史,最近几年北票市四合屯地区多门类脊椎动物化石的大量发现,使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其中尤以兽脚类恐龙和原始鸟类...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21
表述的含义,称之为"满洲鳄",而种名(splendens)的拉丁文并不是"楔齿"之义,应按其本义译为"华丽",因而Monjurosuchus splendens的正确中文译名应为"华丽满洲鳄"。华丽满洲鳄的...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西北地质 年份:1996
甘肃玉门大山口晚二叠世早期原始恐头兽类化石,与俄罗斯Ⅰ、Ⅱ带和南非Eodicynodon-Tapinocaninus组合带中Anteosauridae科的原始属种极其接近,表明当时东亚、东欧、南非之间相互连接或有陆地相通,脊椎动物群可自由交流......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球 年份:1997
三角龙(Triceratops)是最早被发现的,也是最大最有名的角龙类恐龙,它头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有三个长角和一个巨大的颈部“折皱”(或称颈盾)。三角龙尖锐的利角是极为有效的防御...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世界地质 年份:1996
南非最古老的Brithopodine型恐头类化石与俄罗斯的Syodoh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它的发现,不仅扩大了该类动物的地理分布,而且进一步表明,晚二叠世时,南北大陆的异齿兽类(兽孔类)可相当自由地进行交流。......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世界地质 年份:1997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包括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等地)的一类小型鸟臀类恐龙。早白垩世时,它们在中国北方与其它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动物......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球 年份:1997
在恐龙世界里,剑龙类(stegosaurs)是一个很小的家族,迄今全世界才发现十五、六个属。这类恐龙的身体大小相差较大,小者全长仅3米,大者可达9米。它们头小,牙齿纤细,脑子也极...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球 年份:1997
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几次大的绝灭事件,其中尤以恐龙的绝灭引入注目。恐龙是中生代盛极一时的庞大家族,统治地球近1.7亿年之久。但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
[期刊论文] 作者:姬书安,, 来源:地球 年份:1998
葛利普(Amadeus w.Grabau)是一位跨越19至20世纪的、地质古生物学界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1920年应蔡元培、丁文江之邀来到中国,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同时主持农商部地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