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姜除寒,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份:2006
本文研究了面向互操作的企业建模方法以及基于XMI的模型转换。首先,在总结大量企业建模实践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ERP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建模方法——ICEM(Interope...
[期刊论文] 作者:杨帆,姜除寒, 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CoA)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ACoA宽颈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和影像学效果,重点关注围......
[期刊论文] 作者:郭锋,姜除寒,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19
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复杂动静脉瘘,或累及主要静脉窦的病变,其完全栓塞率较低。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的发展,诸多学者提出采用球囊辅助栓塞治疗。本文就球囊辅助栓塞治疗在硬脑膜动静脉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姜除寒,吴中学, 来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CAP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所得混合物的理性质以及确定其是否适合脑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方法 不同量的CAP溶于DMSO中,制备不同配比的CAP/DMSO混合物,测定其粘质度和密度,将混合物滴入盐......
[期刊论文] 作者:姜除寒,吴中学, 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年份:2000
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由于其非粘附性和栓塞后组织柔软等特性而成为近年来脑血管畸形栓塞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章对常用的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的理化性质、栓塞作用机制、栓塞后的病理改变、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有关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研究中存在的有争议的焦......
[会议论文] 作者:姜除寒;吴中学;,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3
目的:报告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以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未...
[期刊论文] 作者:姜除寒,吴中学,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中学,姜除寒,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4
1974年,Serbinenko首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颅内动脉瘤标志着血管内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开始.以后又经历了游离微弹簧圈技术,机械可脱微弹簧圈技术(MDS)和电解可脱微弹簧圈技术(GDC)等几个阶段,这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GDC的问世使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
[期刊论文] 作者:付友增,姜除寒,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评价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静脉入路到达患侧的横窦-乙状窦,用微弹簧圈填塞病变静脉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经静脉入路治疗横窦-乙状窦区DAVF共16例.病变累及横窦-乙状窦交界处者11例、横窦者3例、乙......
[期刊论文] 作者:梁士凯,姜除寒,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亓卫国,吴中学,姜除寒,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04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一般认为是胚胎期毛细血管发育障碍、动脉和静脉直接交通所致,但具体的发病诱因、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
[期刊论文] 作者:姜除寒,孙多先,等,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02
目的 探讨新型栓塞材料聚氨酯(PA)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评价其引起的病理改变。方法 体外实验测定PA/DMSO的物理性质如沉淀时间、粘质度和密度等。体内实验以猪自然存......
[会议论文] 作者:吴中学,姜除寒,刘爱华,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 年份:2005
随着神经影像学(如CT,MRI,DSA)、导管技术和材料(如GDC)、计算机等科学的发展,血管内技术日臻成熟,目前血管内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血管内治疗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使该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治疗效果也更加肯......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中学, 姜除寒, 罗俊生,,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3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E...
[期刊论文] 作者:姬馨彤,姜除寒,吴中学, 来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报告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以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未破...
[期刊论文] 作者:李佑祥,姜除寒,吴中学,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份:2005
目的评估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3例;Banow A型1例,B型1例,C型1例,D型14例...
[期刊论文] 作者:付友增,姜除寒,凌锋,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评价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静脉入路到达患侧的横窦-乙状窦,用微弹簧圈填塞病变静脉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经静...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俊超,郑光明,姜除寒,吴中学,, 来源:山东医药 年份:2007
2004年3月-2006年5月,我们采用血管内外侧窦(横窦一乙状窦)闭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会议论文] 作者:刘爱华,吴中学,李佑祥,姜除寒,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年份:2007
弹簧圈和支架是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主要材料,采用血管内组织工程治疗的病变部位,将更接近于正常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恢复。文章对血管内支架及可控微弹簧圈进行了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姜除寒;吴中学;李佑祥;刘爱华;,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 年份:2005
  DAVF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其最常见的部位为横窦-乙状窦区.传统DAVF的治疗方法有:颈动脉或枕动脉压迫,但治疗有效者甚少;开颅手术治疗,但术中止血困难,出血量大;经动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