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姜恭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3
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为中国粮食增产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一些优良组合表现出几个重要缺陷.其一、杂交稻后期叶片易早衰,导致源库不协调,籽粒充实不饱满,从...
[学位论文] 作者:姜恭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1999
该课题以咸丰二黄、来凤大河白、五峰蓼叶青,宜昌中子黄,宜昌憨头苞谷,宜昌百日早,保康白花糙,宜昌洋苞谷,长阳油沁白,巴东铁子白,来凤本地黄,秭归有稃玉米,秭归九弯花,五峰...
[期刊论文] 作者:李萌,姜恭好,段海燕, 来源:南方农业 年份:2021
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基因工程技术或过程.总结了近年基因编辑技术在提升水稻育种速度和效率、实现水稻的生长发育调节、载体构建和突变体创制、水稻抗病目标改变、水稻品质提升等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进展.简要......
[期刊论文] 作者:陆美光,段海燕,姜恭好,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2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发现影响复杂性状的基因变异的一种手段。为了加强GWAS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本文归纳了GWAS的优势及分析流程,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GWAS定位到的亚麻产量及品......
[期刊论文] 作者:李杨,姜恭好,张倩,段海燕,,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6
为了建立简单快速、高效稳定的亚麻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用亚麻的种子胚作为外植体,采用原位转化(in planta)法对亚麻转基因的试验条件(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As浓度、silwett...
[期刊论文] 作者:王敏, 段海燕, 姜恭好, 李忠梅,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22
花药培养技术的出现,大大地缩短了水稻育种的年限,也加快了各种基因型材料的获取。本研究综述了花药培养技术概况、影响花药培养力的6个关键因素、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进展、分析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论文] 作者:姜恭好,徐才国,李香花,何予卿,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2004
主效QTL、上位性效应和它们与环境的互作(QE)都是数量性状的重要遗传因素。利用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F1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190个双单倍体群体和179个微卫星标记...
[期刊论文] 作者:曾晶,姜恭好,何予卿,张端品,,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06
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克服了籼粳交杂种不育的矛盾,但杂种后代株高过高、抽穗期延迟等问题仍然限制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本试验利用一个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双单倍体群......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子贤,姜恭好,徐才国,何予卿,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04
93-11是我国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两系恢复系,同时又是红莲型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之一,其组配的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三系杂交稻红莲优6号,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
[期刊论文] 作者:姜恭好,徐才国,李香花,何予卿,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2004
主效QTL、上位性效应和它们与环境的互作 (QE)都是数量性状的重要遗传因素。利用籼粳交珍汕 97 武育粳 2号F1 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 190个双单倍体群体和 179个微...
[期刊论文] 作者:张剑霞,杨子贤,姜恭好,高冠军,何予卿,,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09
以珍汕97和武育粳2号构建的籼粳杂交DH群体及其双亲为材料,通过接种8种白叶枯病菌株(菲律宾菌系的PX071、PX099、PX061,中国菌系的GX325、Zhe173、LN44、KS-1—21和日本本菌系的T...
[期刊论文] 作者:巩文靓,康雪蒙,马梦影,段海燕,姜恭好, 来源:中国麻业科学 年份:2020
亚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食品业、纺织业、医疗保健、畜牧业等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多数亚麻性状都是由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控制,因此QTL定位无疑...
[期刊论文] 作者:薄晋芳,姜恭好,白玉,卢倩,田京京,段海燕,, 来源:北方水稻 年份:2014
以继代的粳粳交(空育131/稻花香2号)F。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中的影响因素,对已有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共用20种培养基进行分化,涉及7种影响因素:谷氨酰胺,糖类,激素......
[会议论文] 作者:何予卿, 姜恭好, 李信, 张进锋, 杨子贤, 王功伟, 涂, 来源: 年份:2004
杂交水稻自1976年大面积推广以来,迄今年种植面积约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年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杂...
[会议论文] 作者:何予卿, 涂巨民, 陈升, 姜恭好, 张进峰, 杨子贤, 李, 来源: 年份:2004
杂交水稻自1976年在生产上应用以来到现在年种植面积达1500万公顷以上。然而,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一样在生产上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例如感病性(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纹枯病)...
[期刊论文] 作者:吴昌军,姜恭好,李信,刘韬,徐才国,何予卿,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05
利用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F1花培获得的190个双单倍体群体(doubled-haploid population,DH系)及其构建的179个SSR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通过对DH系群体苗期重复接虫试验和2个不...
[期刊论文] 作者:张倩,姜恭好,杨学,曲志会,李杨,路颖,段海燕,,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4
本研究利用90对SSR引物对17个亚麻品种(品系)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的分析。SSR标记简便高效,特异性强,但目前在亚麻上的应用还比较少,本研究选择均匀分布在亚麻不同染色体上的90对SSR......
[会议论文] 作者:何予卿, 涂巨民, 陈升, 姜恭好, 张进峰, 杨子贤, 李一博, 来源: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 年份:2009
[会议论文] 作者:何予卿, 姜恭好, 李信, 张进锋, 杨子贤, 王功伟, 涂巨民, 来源: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年份:2004
[会议论文] 作者:何予卿,吴昌军,李信,刘士平,徐才国,张启发,涂巨民,陈升,姜恭好,张进峰,杨子贤,李一博,高冠军,包亮, 来源:2009年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本实验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为改良对象,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螟虫基因、抗稻飞虱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和品质优良基因等改良杂交水稻的双亲,从达到将这些优异基因聚合到这些杂交水稻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