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7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 年份:1959
谈宋代的西湖词,得先以唐代的词作引子。李白、杜甫都到过浙江,而都没有西湖诗;第一位作家使西湖在文学上得盛名的是白居易。在他许多诗篇之外,还有一首《忆江南》小令,...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1986
一九五七年我南客羊城中山大学,过访陈寅恪教授,问及他近时著述。恪翁笑指《柳如是遗事考》手稿诙谐地告我说:“搞女人罗!”谈起柳如是,恪翁兴致勃勃,对她秀外慧中之妙...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59
辛弃疾六十四岁从江西铅山乡间被召起来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的时候,陆游作一首诗送他“造朝”,结句道:“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陵夜!”这和陆游自已七十二岁作《书...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6
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和唐诗元曲各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业绩,但论它的实际成就,形式艺术方面虽有其多种特色,而思想内容却上不逮唐诗下也有愧于元曲。造成这种情形的...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1
李清照抒情词的内容,大半是她个人的生活情趣;这些东西在千多年来的词坛上已经有数不清的篇目;在这数不清的篇目里只有少数传诵人口;而李清照的作品就占了它的一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国学 年份:2010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58
词是一种抒情詩体,是一种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乐府詩。我們一般地讀讀詞,固然不必深究它的音律,但是音律既然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我們如果能了解一点詞的声調,对于讀詞...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国学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温州籍学者夏承焘先生足誉满中外的词学专家。他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部份,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出版,对人们了解他的治学历程、师友渊源和人...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正】 《山中白云》词,《疆村丛书》本。宋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撰。疆村《山中白云校记》云:《山中白云》八卷,广陵江宾谷疏证本。《山中白云》为陶南村手抄,流...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1980
唐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过几百年光辉的历程:那么多的作家.那么多的长短句,这一大批文学遗产,它和汉魏乐府、唐诗、元曲,有同样不可磨灭的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献 年份:1980
【正】 予往年泛览词籍,见自唐、五代以来,词之流传,广及海外,如东邻日本、北邻朝鲜、西邻波斯、南邻越南各邦之文人学士,他们克服文字隔阂之困难,奋笔填词,斐然成章,不禁为...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献 年份:1980
【正】 这封信是一九二八年八月四日起草、同月十九日发出的。当时我二十八岁,在浙江严州中学任教。授课之余,开始研究词学。胡适《词选》中的各词人小传,我都札入《词林年表...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里,有十多首写农村的词,...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9
选诗难,选宋诗更难。宋代诗人和诗作都不少,却不会有一部完整的《全宋诗》而宋人的题咏酬酢的作品特别多,...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60
《词源》二卷,南宋张炎著,在宋代以来许多词话里,它是最早的一部名著(北宋末年人王灼著的《碧鸡漫志》,...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79
【正】 番番开卷,梦里红楼当眼现。此日京门,双杖同寻黄叶树。...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3
一、1929年1月9日阅文学大纲,阅《浮生六记》。沈复以画名,而无意中成此名著,醉人心魄,在《影梅庵忆语》以上。有暇拟写一小说,以一佣妇为线索,写数家庭内幕,涂饰以不自然之...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62
南宋陈亮的《龙川词》是宋词里政治性最强的一家.但是他不仅被后代文人所歧视.并且为当时他的学术知交所不了解。...
[期刊论文] 作者:夏承焘,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9
一 读书破万卷 杜甫三十七崴在长安,作《赠韦左丞丈(济二十二视》,自述诗学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