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焊接 年份:1982
前言在现代机器制造业中,灰口铸铁应用极其广泛,由于球墨铸铁具有更高的强度及一定的塑性,使铸铁的应用范围更加扩大。由于对铸造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陷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科学养鱼 年份:1986
江苏省采用围栏方式在湖泊和河道中养鱼,开发利用大中型水面渔业资源,提高大水面鱼类精养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中国农村观察 年份:1981
【正】 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位,总水面为2,600多万亩。1980年是江苏历史上水产生产发展最好的一年,但养殖面积397万多亩,仅占全省可养殖水面的2/3。...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2010
随着今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便迎来了自己历史上的高铁时代。这条客运专线与日后不久建成通车的沪杭和宁杭两条城际高速铁路一起,将在富饶......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7
江苏省淮北地区,是我国农村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后,新崛起的商品粮基地,著名的“粮仓”。可就是这个新兴“粮仓”所在的四个市——徐州、连云港、盐城和淮阴(现为淮安和宿迁......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7
在我近40年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四次给我写信。第一次,他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第二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第......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6
1991年,江苏沭阳县沂涛乡农民编写,“三乱”说唱鼓词,奋起“抗捐”,与乡村干书吃喝挥霍的贪污腐败行为作斗争的种种举动,经记者在新华社内部刊物报道后,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时......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6
1991年4月,我参加江苏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期间,私下从淮阴市(现淮安市)朋友那里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沐阳县沂涛乡少数农民定期集会,演唱自己编写的反“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说......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5
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 80年代初江苏农村水面调查中,一篇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首肯,而又遭到种种非议的报道.但实践表明,它对推动我国淡水养殖水面经营体制改革,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群众 年份:1996
溧阳市采用股份合作制的办法,组织农户、集体、个体和国营单位投资、投劳、投物,参与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创办“绿色企业”,走出一条山区现代农业希望之路。溧阳境内低山...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群众 年份:1998
农村党的建设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党的十四大以来,丹徒县村级党组织的设置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趋向:突破以行政村为单元建村党支部的传统模式,...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群众 年份:1999
扬中市从农村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而稳妥地精简“村官”,初步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的村级干部队伍。目前,扬中市“村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干部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一是...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2008
华西这个苏南极其普通的小村,在带头人——老书记吴仁宝的率领下,经过半个世纪建设有华西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苦卓绝探索,现已建设成为一个中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群众 年份:2009
华西,这个闪光响亮的名字,总让人们连带想起其“天下第一村”的美誉。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的华西村已然是一个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名......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新闻通讯 年份:1994
言论与消息的配套写作,是一条深化报道思想,提高报道质量的重要采访写作之路。走这条路,对我来说是“逼上梁山”,因为,激烈的新闻竞争,逼着自己拿出有新意、有分量的稿件去争...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4
2003年10月25日.rn秋风送爽,晴空万里.祖国厦门东南海疆阳光明媚,湛蓝湛蓝的海面出现往日少有的温馨和安详.rn上午8点10分,我和新华社江苏分社老新闻工作者参观访问团的另两...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0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农业“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为突破口的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迅速在中华大地拉开;农村改革的报道也因此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作为新华社一名常驻经济发达大省江苏的农村记者,我百般珍惜这一历史机缘,痴心投入采访与调研当中,曾先后......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07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11
前些日子,笔者随江苏新闻界同行一行,应邀来到扬州市农科院,对农科院与扬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引智创新的“超高茬麦(油)套稻”低碳耕作栽培技术进行参观考察。短短两天的参观考察,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深感这项技术正是农业科研人员潜心孕育出的一枝低碳农业含苞待放的“春......
[期刊论文] 作者:周振丰,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1984
江苏省灌云县专业户李富山,家中有十五台机器,去年爆米棍、制作冰棒和轧棉花等收入三万元,故被人称为‘十五机部长李三万’。李富山仅爆米棍一项,一天就要收进百元。家里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