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3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毕节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晚清思想解放潮流是同救亡图存和学习西方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救亡图存、学习西方,争取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振兴中华,成为晚清一代代志士仁人奋斗的主题歌。并...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春秋战国时期,最能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法治”思潮,逐渐成为这一历史时代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这表现在:“法治”思想成为各诸候国革新运动的旗帜;“法......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档案学通讯 年份:1984
【正】 苏州丝绸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有“乡贡八蚕之锦”的说法。唐宋两代有了很大发展,开始生产一种提花织物——缭绫,是进贡朝廷用的高级纺织品,能与蜀锦媲美。明代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新史学通讯 年份:1956
启发式谈话是教师向学生提出足以鼓舞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自觉地、深思熟虑地按照教师所指示的方法去探求问题的实质或结论,并作出回答。它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81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又名光汉,号左(今酉皿),江苏仪征人。他生活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二十岁(1903年),他与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结识,卷入正在兴...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9
中华民族在不断的发展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又存在超前的现象;既具有永恒性、连续性的一面,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了解了中华文化的这些特性......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2
在刘师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中,心学的影响甚为明显。宋教仁、陈天华比较倾向于从知行合一方面接受心学影响,刘师培则主要用心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 刘师培(1884——1920...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清代虽有汉学的“复兴”,但理学仍有一定的地位。从它本身的发展看,清初数十年间,曾出现了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志士仁人,他们修正宋明理学,趋向求实致用,在学术史上自有...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2
一中国古代乌托邦以春秋战国时期、汉末魏晋之际,宋元时期、明末清初最为活跃,从而形成古代史上的四次乌托邦高潮。 (一)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乌托邦高潮古代乌托邦的开始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论及心学对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影响,王韬则是较为突出的一位。 王韬(1828—1877),原名利宾,字紫铨,号仲弢,江苏长洲人。先在上海英国教会所办的墨海书馆任职,后去香港为英国传...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80
【正】 一九七八年,笔者在成都写了《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两重性”》一文,就教于川大历史系的师友,比较全面地谈了对太平天国政权的一管之见。一年多来,史学界对此一问题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8
土地问题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正确理解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对探讨目前聚讼纷纭的太平天国革命性质问题有重要意义。罗尔纲先生认为:“‘天朝田畝制度’是一种农业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0
明清之际,经学出现了求是致用的倾向,顾炎武、黄宗羲等著名学者治经,取汉、唐注疏及宋、元、明人之说,亦多择善而从,不分汉、宋。至乾嘉时期,汉学(即清代复兴的古文经学)...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天崩地解”的时代。在茫茫学海中,涌现出反对理学和修正理学的万顷波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孙奇逢、李颙、唐甄、潘用微等一批...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58
洪秀全不仅是我国十九世纪中叶反封建反侵略的伟大革命领袖,而且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我们知道,洪秀全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中国社会内部已在孕育着资本主...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在思想文化领域先后出现了轻天重人、追寻人道、求索理想社会、宗法观念与礼的演变、“法治”、新的人生价值观、大一统以及德治、名辩、隐...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8
孙中山的工业化计划,是颇具特色的建设方略。仅就其中近代工业结构而言,即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1 孙中山总结各国近代化工业的经验,在严实业计划”中给中国近代工业的结...
[期刊论文]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5
近日,承蒙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两位青年朋友,从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抄寄两份有关号军的材料,受益匪浅,不辞愚陋,谈点浅见,就教同好。关于刘仪顺和号军的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