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3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2001
事实说明,当一种不良现象在社会上风行的时候,仅采取“围追堵截”的方法是没有效果的。我们的施教者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疏导,而不是动辄一棍子打死或干脆放任自流。...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1995
所有被称之为新闻的信息,都是人的信息。一切发生的和即将要发生的事件,只有被人们普遍关注和关心,才会被称之为新闻。没有人的依托,没有人参与其中,就没有新闻。大兴安岭火...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1994
意境,它是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将欣赏者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小说需要有意境,散文需要有意境,通讯同样需要意境。“蓝得透明的轻烟”是一种意境,“流动的火”是一种意...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初中生学习 年份:1999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1997
十五大落下帷幕,我紧张多日的心也终于松弛下来。7天会议,本报共发表我采写的专题3篇、十五大代表专访3篇、会议特写3篇,近2万字。当我悠闲地坐下来整理这一篇篇剪报时,心里...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1999
记者是幸运的。报道社会、报道生活的职业,使我们的足迹得以深入到一般人不能深入的地方,使我们的视线得以投射到一般人不能投射到的领域。使我们得以聚拢思想的火花,观察人...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0
也许就是在这里,他的心里开始有了“不安的幽灵”,那个“不安的幽灵”终于带着他走出特利尔,走上世界政治舞台。我们从波恩出发去马克思的故乡特利尔时,天边正挂着绯红的晚霞...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2
当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时,反而会激发出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能量我是1987年从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外贸英语专业。我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那是一份很安逸,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可...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文明指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 年份:2002
面试极像一次相亲.应聘者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了解自己优点的老板,用人单位则希望能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当陌生的双方相见后,都想在短短一席话中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说出聪明...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大众健康 年份:2001
认识大军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那天,从武汉来京组稿的朋友,带来了一位留着大胡子的中年人.落座后,大家互相交换名片,我看见大胡子的名片上写着:王大军,某报社编辑,住宅电话后...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视野 年份:2001
这天刮着北风,北京城里沙尘蔽日.小路骑车赶到约定地点.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8月....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新一代 年份:2004
在孩子面前,父母们常爱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并将这视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唱红脸的从严管教孩子,具体实施处罚;充当“白脸”的则经常在“红脸”大发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后出面...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4
胡曼莉事迹,本刊曾于1991年总第33期和1992年总第42期上,先后全文转载了吴苾雯写的:《为不幸的孩子撑起一片绿荫》、《绿荫永在备艰辛》、《理解呼唤她走出困境—〈绿荫永在...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中国青年 年份:2002
这是一个缺少忧患的时代。忧患是一种沉重、痛苦的清醒。我们宁愿选择一种痛苦的清醒,也不愿活在麻醉了的冷漠之中。因为,忧患的痛是为了更多的不痛。我们躲不开一副担子,那...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年份:2007
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庞大的群体,可是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利益却缺少我们应有的关注。至今,农村仍是中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也最需要扶贫。Peasants are the larges...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2001
一位17岁的外来打工妹死了,死在一个酷热的夏日,死在他乡异地的武汉,死在她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的一家服装加工小作坊。她叫刘丽,来自洪湖边的一个小村庄。为了生活,刘丽小学未毕业就辍......
[期刊论文] 作者:吴苾雯, 来源:北京文学 年份:2004
一个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进入中学之后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变成了差等生、坏学生,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学校的错?按说家长是教育的消费者,该交的费用都交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