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980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9
目的:跟踪与预测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为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制药工业提供参考。方法:广泛调研国内外最新资料和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发展动态,经分析、归纳对下一个10年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化工时刊 年份:1988
苹果酸是一种重要有机酸,有D—型与L—型两种几阿异构体。L—型苹果酸广泛存在于蔬菜及水果中,尤其是苹果、香蕉、桔子、豆类、马铃薯和胡罗卜中。由于体内只有L—苹果...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药物生物技术 年份:2006
系统生物学是假说驱动的科学,是21世纪医学与生物学的核心驱动力。近代药物发现研究主要基于药物新靶点的发现,但是在疾病生物学模型中,化合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不全决定于靶点......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99
目的:跟踪与预测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为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制药工业提供参考。方法:广泛调研国内外最新资料和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发展动态,经分析、归纳对下一个10年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药学进展 年份:1994
本文简要叙述固定化酶、固定化多酶系统、固定化细胞及基因工程菌固定化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酶工程技术在制药工业与临床上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98
目的:探索生物化学的发展与现代药学研究的关系,阐明生物化学在当代药学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通过资料调研,综述了生物化学在生物新药的研究与先导化合物的深入发展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79
1959年Berson及yalow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近二十年来RIA法已成为医学生物学和临床诊断学中的一项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有效实验方法。但RIA法也还存在一定缺点,...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生化药物杂志 年份:1990
生物技术是现代新兴高技术领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二、三十年内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科学技术之一。据T-A Sheet公司统计,82年世界生物技术市场为2500万美元,预计9...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药学教育 年份:2001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国力竞争日趋剧烈。在工业革命的年代,我国大大落后于时代的前进步伐,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加速与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8
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当前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前沿学科之一。细胞工程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工程技术系运用细胞学和遗传学的方法按照人...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脏器生化制药 年份:1980
弹性蛋白酶(Elastase E.C.3.4.4.7)又称胰肽酶 E(Pancreatopeptidase E),是一种肽链内切酶(Endopeptiase),它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胰脏,也分布于微生物和植物界,由于它是...
[会议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第四届中国酶工程学术交流讨论会 年份:2003
生物催化剂的分子设计研究是发展新型生物催化剂的重要手段.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定点突变技术、DNA改组与体外定向进化技术等已在创造新型生...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药物生物技术 年份:2004
生物催化剂的分子设计研究是发展新型生物催化剂的重要手段.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定点突变技术、DNA改组与体外定向进化技术等已在创造新型生...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世界药品信息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药物生物技术 年份:1996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蛋白质消化吸收的新概念与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药学进展 年份:1997
现代药学研究正从传统的化学模式转向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模式。本文综述了生化药学在生物新药的研究与先导化合物的深入发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本文概要介绍了反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较全面地阐述了反义寡聚核苷酸的种类,作为药物的优点、作用机制,以及药理学研究和药用开发现状。...
[期刊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生化药物杂志 年份:1990
近年来,在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分子水平上的免疫反应控制,发现了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介导物质—白间素(Interleukin);二是遗传水平上控...
[会议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全国生化药物及药用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会议 年份:1994
[会议论文] 作者:吴梧桐, 来源:中国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6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