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先秦儒家从内位与外位相区分的角度考虑“亲亲”和“尊尊”关系问题,这两者并不是绝然对立的。儒家重视亲亲血缘关系,实质是强调情感的自然真实性,包括丧服服叙制度在内的礼...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考察先秦文献,中国传统法强调法以礼为灵魂,礼法交融,强调教化对培育人性的作用。人性之所以可以教化,是因为人各有其本心,有其真情实感。道德情感是我们教育改造人的根基。...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先秦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情”“文”在碰撞中实现的统一。“情”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主要指礼仪文化。礼仪规范缘依人的内在情感生活而制定,同......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7
荀子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儒家特色,它强调人自身潜能的挖掘和发挥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是道德人格的培养和提升。教育是一个自我迁化的过程,是自觉的过程,荀子把这个过程称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05
芬格莱特认为礼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人的神圣性来源于礼的神圣性。但是芬格莱特忽视人之真切情感与道德价值实现的内在关系,把人之真切情感的剖析视为“心理学偏见”而有意避...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5
先秦儒家从内位与外位相区分的角度考虑"亲亲"和"尊尊"关系问题,这两者并不是绝然对立的.儒家重视亲亲血缘关系,实质是强调情感的自然真实性,包括丧服服叙制度在内的礼文之道...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年份:2019
传统儒家通过区分性和命,提出物质性财富和精神性财富两类不同财富。正是对不同财富的追求和财富获取原则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不同人生价值观。儒家强调立足人的道德本性,努力...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年份:2011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有助于在招聘高校教师时对其所需要具备的各胜任特征的总体考察,尤其是职业个性和求职动机等深层次特征的考察。各胜任指标是有不同的权重的,因此,应用层次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年份:1998
吉林省和龙市龙水镇龙源村农民巧手加工明太鱼,使其一下子身价倍增,1997年,千来口人的小村竟因此获纯利250多万元.地处长白山脚下海兰江畔的朝鲜族村龙源,过去除了种水稻...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诚信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石。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我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诚信价值观,它是有缺陷的,值得反恩。我们应该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孔子认为作为人的行为原则的礼仪不是外在于人的强制性规范,而是与人的自然情感和德性自觉密切相关的,是人性本来具有的.孔子以"仁"释礼,把礼理解为情文的统一,这样理解的"礼...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5
儒家所言之道和人伦日用常行之事是相即不离的关系.他们讲成人之道,不脱离知识技术的传授,但目标在于成就道德人格.道德成就的前提是不悖离人及其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实现人...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5
荀子强调对不同事物的"类"的区分,他从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出发建构其理论体系.荀子的理想人格即圣人人格思想就是沿此思路而来,他提出圣人人格的根本特征是知通统类,核心是明...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不断地学习知识尤其是经典知识,这是人生之学的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经典知识本身就是其著述者各自时代的表征.是各自时代的精华.随着时问的变化,经典必然会显现它的滞后性,假...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年份:2005
美国汉学家芬格莱特认为礼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仪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并把孔子的思想归结为“人是礼仪的存在”,这是很有见地的。但是芬格莱特忽视人之真切情感与道...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6
牛津大学的哈特教授运用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的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从语境原则、多样性原则、语言开放结构和语言的施事效用四个方面来重新建构法律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哈特最大的贡献在于把科学实证主义方法成功地引入到法理学研究中来,直接促成了法理学研究的“语言......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孟子以"天"或"天道"作为人至善的价值根源,但同时又认为善内在于人的世俗生活,"内求"就可实现善。荀子强调天人之分,天、天道完全是纯粹自然的观念,人所得自天的,也完全是一种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先秦儒家主张学习的目的为了促进人自身道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而且,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可能性的理论根据先天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自然资质中。因此,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立......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年份:2012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实质是知识供应链的管理。与传统供应链合作收益分配相比,知识供应链产学研合作收益分配更强调知识共享活动的重要性。尽管产学研合作能够带......
[期刊论文] 作者:吴树勤,, 来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9
荀子从礼学视野重构天人关系,他认为,天和人属于不同类,各有其职分。作为人伦之道的礼是统类原则。把握统类原则是实现天人统一的根本前提。苟子进一步把满足社会的物质需求作为......
相关搜索: